相比于夏侯廉的興奮,掌軍多年的田豫,卻依然保留著幾分理智。
“為今要務,首要的是將后方的軍情,快速送到大司馬的手中。”
在夏侯廉興奮不已的時候,田豫的這句話,無疑如一盆冷水般,澆在了夏侯廉的頭上。
夏侯廉十分不解。
“為何”
于新野城外的一座高山上,夏侯廉手指著遠處下方的新野城,對著田豫說道
“那是新野城
是鄧賊的命脈所在,更是數萬賊軍的后路。
今新野無備,正是我軍奇襲新野的大好機會。
要是我軍能一舉奪下新野城,賊軍必潰。
到那時荊北之地,如探囊取物般輕易可得。
將軍難道看不出這一點嗎”
夏侯廉不解的同時,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幾分質疑。
夏侯廉不認為田豫不知道他所說的道理。
畢竟他們會艱辛跋涉來到漢軍后方,正是田豫向曹休獻出的妙計。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夏侯廉才不由得對田豫產生疑心起來。
或者說因田豫的過往,讓曹氏宗親對田豫的疑心,從未消散過。
夏侯廉語氣中的質疑,田豫自是聽得出來。
但他卻有自己的道理。
“吾先前向大司馬獻計,本意是想截斷賊軍糧道,擾亂賊軍后方。
而要想使吾計大獲成功,大司馬的正面配合必不可少。
我軍雖能跋涉至賊軍后方,但說到底我軍是一支孤軍,而荊北之地又大多在賊軍控制中。
若一時不慎,孤軍為重兵所圍,屆時吾身死是小,耽誤了大司馬的大事該怎么辦”
田豫說出了他心中的擔憂。
田豫是不怕冒險的人,否則他就不會像曹休建議,親自領兵繞后至漢軍背后。
但哪怕他現在已經成功率軍來到新野城外,但己方為孤軍的事實,并未發生改變。
田豫當初想率軍繞后,為的是與曹休前后呼應,主打側應。
他絕不是想著單靠己方這一支孤軍,就能將鄧艾的數萬漢軍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中。
因為田豫是知道己方這支孤軍,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的。
那就是他與曹休之間的聯絡,沒辦法及時順暢。
當世沒有網絡通訊,基本上兩方的交流大部分情況下都得靠人力。
而涅陽周邊地勢險要,又會在無形中進一步,加大了田豫與曹休之間聯絡的困難。
這意味著當下曹休根本就不知道,田豫已成功率軍來到新野城外。
在這種情況下,萬一田豫冒險用兵,夾在田豫與曹休的鄧艾,將會先曹休一步得到消息。
或許這樣的信息時間差,只會是數日。
但己方可是孤軍,在沒有正面大軍的策應下,數日的時間足夠讓己方面臨危難。
田豫在解釋完后,見夏侯廉的臉色不太好,他又接著說道
“我軍是奇兵,奇兵最重要的是機動性。
只要我軍在城外襲擾賊軍糧道,就算鄧艾先大司馬一步得知我軍到來的消息,我軍亦可借助地勢左右騰挪,令鄧艾短時間內無所適從。
而一旦我軍將消息送到大司馬手中,趁賊軍軍心動亂之際,大司馬發動猛攻,鄧艾終歸是要敗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