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偈言詩聲,梵音禪唱而來。
“”
許陽眼瞳一縮,凝注前方。
前方,洶洶暗霧之中,隱見一人身影。
赫是一名僧者,一名白衣僧者。
白色的僧衣,染上了血腥,斑斑點點,觸目驚心。
血從何來
眼孔之中
口鼻之中
不,是一洞之中
僧者面龐,不見眼瞳,不見口鼻。
只有一個大洞,一個血肉坑洞,吞噬了面目五官。
還有一道符箓,一道血紅符箓,貼于額前,似鎮非鎮。
他步踏而來,頭顱之中,鮮血溢淌而出,更有骨肉蠕動,隱隱構成一張臉孔。
那臉在血肉坑中扭曲,發出悠悠梵音,好似佛陀禪唱。
神圣
妖邪
如此矛盾,又如此契合。
他步步踏來,口中禪唱之聲,竟是世人熟悉偈言。
菩提偈
相傳,佛門禪宗,五祖弘忍,為選嗣法弟子,命門下寺僧作偈。
一僧神秀,主張漸悟,作下菩提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一僧慧能,主張頓悟,便于神秀偈上二作一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看兩人所做,最終認為慧能悟性更高,密將法衣授于他,選為嗣法弟子,即是未來的禪宗六祖。
這便是菩提偈的故事,一個奇才被另一個奇才蓋過的故事。
兩首菩提揭,誰人見高低
雖然后來,惠能神秀南北齊名,但五祖衣缽,禪宗法傳終究還是授予了慧能,讓人贊嘆六祖大智大慧之時,又不禁為神秀上座的失色扼腕嘆息。
如今這僧人,是神秀還是慧能
不,他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何為菩提樹,何為明鏡臺”
“慧能,慧能,無恥之尤,無恥之尤”
“盜我之作,奪我之名,媚我之師,竊我之法”
“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啊”
“我恨,我恨”
“神秀,神秀,伱著相了”
“法無高低之分,漸悟是悟,頓悟亦是悟”
“法無高低,若無高低,為何還分佛魔”
“佛不收我,我便入魔,魔即是佛,佛即是魔。”
“阿彌陀佛,般若魔羅,他化自在,世尊波旬”
“他化自在,世尊波旬,他化自在,世尊波旬”
“我魔慈悲,普渡眾生,隨我念誦,波旬心經”
“他化自在,波旬心經”
“南無南無波旬魔羅,南無南無波旬魔羅”
梵音陣陣,禪唱聲聲,猶若魔考入耳,激蕩許陽神魂。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