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意之上,則是天地,修煉內在天地,在具有神意的肉身體內營造天地,先成七十二地煞之數,再成三十六天罡之數。”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每一天地之數都是對自身的考驗,猶若災劫,過則脫胎換骨,不過則身死道消,因此稱為地劫境,天劫境”
“神意比化神,地劫比返虛,天劫比合體,而到天地合一,成就內在世界之時,便是武道大成之境,如此才可稱神武,對應仙道大乘”
“練體,抱丹,元丹,神橋,神意,地劫,天劫,神武”
“這就是戰神傳承的武道體系”
廬山面目,豁然開朗。
許陽坐在九儀高壇之上,望著虛懸而立的戰神圖錄,心中自忖。
戰神傳承的武道體系,著重于肉身,達到神意境后,更是要將精神徹底融入肉身,令身體的每塊血肉筋骨,每個器官細胞,都具備神意。
這一點就與仙道有所偏差,元靈為本的仙道體系,著重元神,肉身雖為渡世寶筏,但也并非不可舍棄。
只是元嬰境界,便有元嬰離體之能,完全可以奪舍重生,化神境界更不用說,哪怕肉身被滅,不奪肉身,也能以元神的形式存在。
此后的返虛境,合體境,一直到大乘境,主要也是元神,關鍵時候甚至可以舍棄肉身這渡世寶筏,以元神登臨彼岸,是為元神散仙。
當初許陽搜魂天樞宗等人,雖未得到北斗天樞的傳承,但這方面的修煉見聞卻知不少,現世修真大界之中,便有大乘境,渡劫境的元神散仙,都是因為種種緣故,肉身被毀或者主動舍棄肉身的存在。
所以,對于仙道而言,肉身并非關鍵,主要還是元神。
戰神傳承的武道體系就不同了,沒有“棄船上岸”的說法,縱然上岸也是肉身與神魂一同登陸,實現“陸地行舟”的壯舉。
誰高誰低,誰優誰劣
許陽也不好說,但就偏向而言,他還是偏向于武道體系,因為他實在不想拋棄肉身。
事實上,仙道也有“陸地行舟”的說法,那就是傳說中的“肉身成圣”,拋棄渡世寶筏,元神登岸只是無可奈何的做法,若有選擇,那肯定要追求肉身成圣的無缺真仙。
按照天樞宗那些修者的記憶,北斗仙宗的開派祖師,便是這樣的無缺真仙,而后繼的幾位大乘祖師則不如開派老祖,只成了元神散仙。
此外,無缺真仙度過九重天劫的概率也遠高于元神散仙,這就是有渡世寶筏,肉身護持的優勢。
所以,如果可以,許陽真的不想舍棄肉身。
但很多事情不是想與不想能夠決定的,縱然現世修真大界,各大仙門圣地的大乘仙真,絕大部分也都是元神散仙,只有極少數絕頂人物能成無缺真仙,面對九重天劫,個個膽戰心驚,飛升希望,十分渺茫。
所幸,現在有一條道路擺在許陽眼前,讓他有望肉身成圣,成就無缺真仙,那就是仙武同修
仙武同修,肉身成圣
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景,但是否能夠實現
許陽也不好說,但他可以嘗試,做無數次的嘗試。
地祇之法,壽元無盡,又有莊周夢蝶,神魂萬界之能,未必沒有希望走出一條仙武同修之路。
所以,許陽決定嘗試,就從此世此身開始。
仙武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