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路途坎坷,耗時顛簸
方牧野騎在馬上,以不快的速度行進著。
旁邊同行的是一駕馬車,車上拉的是于化成的靈柩。
坐在車轅處駕車的馬夫吳大山,裹了裹有些鉆風的領口,又捂著雙手哈了口熱氣,扭頭對著方牧野說道“神爺,差不多申時,我們就能到冀州府了,冀州城內有一座法云寺,我們今晚可以在那借宿。”
方牧野點了點頭,“嗯”了一聲,視線落到于化成的靈柩上,心中說道師父,很快你就能到家了。
于化成早年和人比武,輸了拳腳,信守賭約,舍了妻兒漂泊他鄉,三十多年不曾踏入直隸境內。
要問后悔嗎遺憾嗎想回去嗎
那是肯定的。
但武林中人,一個“諾”字,一張臉面,看得比命重。
于化成師出名門,師父是直隸省德高望重的形意拳宗師,他自己也是年少成名,響當當的人物,怎能不守賭約,丟了師門的臉面,丟了自己的臉面。
所以即便再想回去,也不能回去。
但活著不能回,死了總可以回了。
所以于化成臨死前一提到“遺憾”兩字,方牧野頓時就明白了師父的意思。
他買了壽衣,上好的楠木棺材,收斂了于化成的尸體,又到衙門找同知李大人告了假。
“百善孝為先”,對孝道的推崇,自古延續,另外這個年代,“師父”兩個字,要比后世重得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真不是隨便說說。
對于方牧野告假送師父的尸體返歸故里,同知李大人很是爽利的就批允了。
考慮到自己不會駕馬車,且對路途也不熟悉,方牧野便經人介紹找了吳大山。
吳大山本就是行腳之人,跑過南闖過北,冀州府也去過幾次,雖然忌諱不想運送靈柩,但鑒于方牧野嘉興府總捕頭的身份,以及他許下的重金,便也答應了。
于是在于化成去世的第二日,方牧野便護送著他的靈柩,踏上了送他落葉歸根的行程。
因為于化成的靈柩,方牧野兩人不能住客棧,每晚便在義莊或寺廟借宿,實在找不到,就尋個破廟過夜。一路緊趕慢趕,終于在第六日的下午,趕到了于化成的故里,冀州府。
先到了法云寺,跟寺里的大師道明了情況,又捐了十兩銀子的香火錢,很是順利的便有了落腳之處。
“吳師傅,多日勞累辛苦,你先休息,我到城里探聽下消息。”一切安頓好后,方牧野對吳大山說道。
“好的,神爺。”
方牧野離了法云寺,一路尋人打聽,終于找到了于化成跟他講過的在冀州城時的住處,新河街保安胡同。
方牧野從胡同口數,走到第二家,站在大門前叩了叩門環,不多時大門微微打開,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站在門內,帶著一絲警惕,看著方牧野問道“你找誰”
方牧野一臉和善的笑容,輕聲問道“大爺,您好,請問此家主人可是姓于”
老者淡漠答道“不姓于。”
方牧野又問道“那您聽說過于天賜這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