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曉這四僧便是本因的師兄本觀、本相,師弟本參,師叔枯榮了,四僧都是如段正明一般的超一流高手,其中又以枯榮最為厲害。
雙方見過禮后,本因便將剛剛聽聞的訊息說與四人聽,枯榮臉朝里壁,看不到神情,本觀、本相皆是滿臉嚴慎。
只聽本參氣憤憤地叫道“我還道這大輪明王也算是舉世聞名的高僧了,怎能任地不通情理,膽敢向本寺強索劍經,原來竟是那慕容博在后做壞,可惜鳩摩智一代高僧,卻也為小人利用。”
本觀看向方牧野問道“方施主之前已道出慕容博假死之事,過去這么久了,那鳩摩智難道還未曾聽說嗎”
本觀此問,有表面含義,即慕容博未死,鳩摩智為何還要以“求取劍經,焚化于慕容博墓前”為由,而深層的含義,其實就是對方牧野的質疑。
方牧野自是聽出,笑道“慕容博假死一事,鳩摩智或許不知,或許已知,只是他癡迷于武學,狂熱追求至高武功,為求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言下之意便是鳩摩智即便知曉,也會裝作不知,從而以此為借口強索六脈神劍經。
本參大聲說道“即便只是個由頭,但他要拿本寺鎮寺之寶去燒化給死人,豈不太也小覷了天龍寺么”
本相喟然嘆道“師弟倒不必因此生嗔著惱,本寺雖藏有此經,但說也慚愧,我們無一人能練成經上所載神功,連稍窺堂奧也說不上。枯榮師叔所參枯禪,是本寺的另一路神功,也當再假時日,方克大成。”
”按方施主所說,那鳩摩智乃是“天下五絕”之一,武功絕頂,咱們若非趕緊練成六脈神劍,只怕寶經難免為人所奪,天龍寺就而一敗涂地。只是這神劍功夫以內力為主,實非急切間一蹴可成。”
這時一直不曾出聲的枯榮忽道“咱們倘若分別練那六脈神劍,不論是誰,終究內力不足,都是練不成的。我也曾想到一個取巧的法子,各人修習一脈,六人一齊出手。雖然以六敵一,勝之不武,但我們并非跟他單獨比武爭雄,而是保經護寺,就算一百人斗他一人,卻也說不得了。只是算來算去,天龍寺中再也尋不出第六個內力相當的好手,為此躊躇難決。正明,你來的正好,你就來湊湊數吧。只不過你須得剃個光頭,改穿僧裝才成。”
他越說越快,似乎頗為興奮,但語氣始終冷冰冰的。
段正明躬身行禮,道“枯榮長老,正明能盡綿薄,自是榮幸之至,且皈依我佛,原是正明的素志,唯神劍秘奧,正明從未得聞,倉促之際,只怕難有作為。而且”
說著,他看向方牧野,慎重問道“方先生,此事攸關重要,還請方先生明言,若是如枯榮長老所言,我們能否敵得鳩摩智”
經歷過諸多事情,段正明對方牧野已是極為信服,天龍寺關乎大理社稷,他也就不再顧忌,坦然言語。
方牧野只是搖了搖頭,沒有說話,意思卻也明顯。
段正明暗然不語,本參卻是冷冷說道“我以前從未聽聞過武林中有什么天下五絕,如今突地出來,便真的是冠絕江湖嗎不知這五絕可是與天下高手都一一較量過,若沒有,豈不是無依無據,浪得虛名”
言下之意,不僅是懷疑“五絕”的真實性,更是在內涵方牧野信口胡說,做不得數。
本相喝道“師弟,不得無禮”又對方牧野合十說道“方施主,我本參師弟脾氣暴躁,若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方牧野笑道“無妨本參大師武功高深,只是多年未履江湖,難免有所不知,心存質疑也是應該的。”
眾人聽他雖說得客氣,但話里也有嘲諷本參坐進觀天,孤陋寡聞之意,但本參無禮在先,卻也怪不得方牧野反諷回來。
方牧野目光看過天龍寺幾位僧人,笑了一笑,繼續說道“不如這樣,空口無憑,實踐出真理,幾位大師若是能和方某打得平手,那鳩摩智便不足為慮。”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