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良久,智光大師回過神來,朝著方牧野合十一禮,說道“方施主教訓的是,蕭遠山施主的身份,就由老衲來說吧。”
見方牧野頷首同意,智光大師看向蕭峰,說道“蕭施主,令尊三十年前乃是遼國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武功在遼國算得第一,就是在大宋,只怕也無人及得上。”
蕭峰心中生奇我父親只是個親軍總教頭,武功雖高,但職位低微,又怎能在朝中說得上話
便聽智光大師繼續說道“親軍總教頭雖然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后。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每逢宋遼有甚爭議,令尊總是向皇帝與太后諄諄進諫,力陳兩國休兵之福,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國家大權掌在太后和皇帝手里,太后和皇帝說不打仗,就不打了。”
智光大師頓了一頓,又說道“自大宋開國以來,一直是遼強宋弱,何況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敵西夏,只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決不會興兵北攻。”
“令尊勸諫遼主與宋朝和好,初時宋朝并不知曉,后來消息慢慢南傳,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腦才知令尊的作為,萬萬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這樣的好漢。有人就想給令尊送禮,令尊卻遣人一一退回,只說我的恩師是南朝漢人,蕭遠山力阻對大宋用兵,乃為了報答恩師的深恩厚德。”
眾人聽到這里,明知是三十年前之事,卻也不禁心中肅然,對蕭遠山這樣的大仁大義之士欽敬無比,忽略了他契丹人的身份。
蕭峰心中也是不由得生出自豪之感我的生父竟是這樣致力于兩國休兵和好,造福萬民的大英雄
智光大師抬頭思索半晌,緩緩說道“我們初時只道令尊率領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奪經書,待得讀了他臨死之前留于石壁上的遺文,方知事出誤會,大大錯了。到了后來,我們得知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萬分,一直耿耿于懷。”
“事后群雄查究少林奪經這消息的來源,原來是出于一個妄人之口。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料想他不忿帶頭大哥的武功、聲名在他之上,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敗壞他的名聲。”
蕭峰沉吟片刻后問道“嗯,原來是有人不懷好意。大師,這妄人是誰,后來又怎樣了”
智光大師說道“當年老衲還未出家,武功身份皆是低微,關于那妄人的身份卻是不知,只聽說帶頭大哥查明真相后,惱怒至極,要尋那妄人問詢,只是那妄人卻已逃了個不知去向,從此無影無蹤。如今事隔三十年,想來也必不在人世了。”
說到這,他看向方牧野,說道“有關此人的身份,方施主想來是知曉的。”
方牧野澹澹看了智光大師一眼,他主動認錯,要開口敘說,雖然講明了蕭遠山的身份和事跡,但對于帶頭大哥的身份,卻絕口不提,又將假傳音訊的“妄人”點出,卻也是存了些小心思。
果然,蕭峰看向方牧野問道“師父,您可知那妄人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