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門鄉鄉長韓翠柏帶著鄉公所的小吏下村,去幫助鄉小學招收學生。
他們來到臨河村,韓翠柏和村長李志勇說明來意,讓他把村民召集起來。
村長李志勇敲著鑼,挨家挨戶通知。
他把村里有適齡兒童的人家,能主事兒的人,都喊到村中央的曬谷場。
村長李志勇,看著村民亂糟糟的表現,他大聲吼道:
“大家安靜一些,聽韓鄉長講話。”
李志勇經常帶村民去打工,在村中威望極高。
他一說話,所有村民都安靜下來。
韓翠柏看到村民安靜下來,他咳了咳嗓子,大聲說道:“有個事兒,我給大家說一下。
統領府給咱們鄉里,建設一所小學。
小學你們很陌生,它是教授孩子知識的地方。
小學功能和以前的私塾差不多,你們可以認為,他就是統領府辦的私塾。
有想要孩子讀書,成為一名讀書人,來我這里報名。”
韓翠柏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村民打斷。
“韓鄉長,你看我們這種情況,說這些話完全白費了。
我們都靠鄉里借貸的糧食活命,現在紅薯長勢很好,但不知道秋天能結多少糧食。
我們村,家家戶戶這個情況,怎么可能供得起孩子讀書。”
“韓鄉長,你這不應該把老少爺們兒都叫出來,只問鄉里的幾名富戶。
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你真以為我們只想當農民,還不是沒錢,根本讀不起書。”
“韓鄉長,你是來消遣我們的么,我們村兒之前都沒有一家私塾。
從這就能看出來,我們村好年景,都沒有能請起私塾先生的人家。”
韓翠柏看到村民你一言我一語,都是說著一件事,沒錢不能供孩子讀書。
韓翠柏也知道讀書花費巨大。
一名壯勞力脫產讀書,一般的小地主,都沒有這個能力供孩子。
韓翠柏接到上級的命令,協助籌建鄉里小學。
他最開始極為反對,認為這完全是浪費錢財。
統領府免費供農民所有孩子讀書,這根本不可能。
只算正常的教學消耗,培養出一名讀書人,也要二十枚以上銀幣,這就是二十兩純銀。
全府幾萬名學生,要花費幾十萬兩銀幣。
這些錢,都夠打一場局部戰爭的花費。
對學生收錢,那就完全放棄農村學生。
最多是鄉里的富農,他們孩子能讀起書,這就是在培養新的士紳。
這與統領府現在的政策格格不入。
直到韓翠柏完全了解,小學的入學政策。
他才更加佩服蘇統領,這種天才一般的政策,完美解決他所想象的問題。
韓翠柏回過神,敲響了身邊的銅鑼。
巨大的鑼聲,讓所有村民都安靜下來。
韓翠柏看到百姓安靜下來,他繼續講解小學的入學的政策。
“相親們,你們不要著急,孩子入學免費。”
韓翠柏說完入學免費,在場的村民立刻起來。
有村民驚喜的歡呼道:“還有這等好事,第一次聽到讀書不花錢。”
有村民直接質疑,問道:“這能是真的嗎就是村里以前的士紳,他們也供不起全村人讀書。
統領府管著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供得起,這么多孩子讀書。
我真有些不敢相信。”
還有人立刻沖著漢中府方向跪下,不斷的磕頭。
“蘇統領,蘇青天,我給你跪下了。”
韓翠柏立刻和村長李志勇一起,安撫好所有激動的村民。
他感覺形勢有點控制不住,沒有在賣關子,直接向村民解釋小學的入學政策。
小學是住宿讀書,所有學生吃住都在小學內。
每到初一十五的廟會時間,學校會放一天假。
由鄉里安排人,統一進行接送。
小學一共有五年級,現在只開放一年級,入學年齡是七歲到十二歲的適齡兒童。
學費每年一兩銀幣,也就是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