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還讓人持續不斷優化貓的品種。
讓貓看上去很萌,可以讓人當成萌寵養,但實際上各個都是捕鼠能手。
秘書叫來秦王府的馬車隊,眾人一起前往漢中玻璃制造公司。
隨著漢中城周邊局勢穩定,周圍沒有軍隊能突破秦軍的防御,打到漢中城下。
漢中城城區越過了城墻范圍,開始向周邊擴展。
最為典型的地方,就是城南的工業區。
現在工業區的動力,主要以水力為主。
為了充分利用漢水的水力資源,工業區已經跨過漢水,在漢水南岸修建工業區。
為了方便漢水南岸和北岸的貨物流通。
蘇河親自批示,在漢水上新修建一座鐵架橋,這座橋建成后被命名為漢中大橋。
連接著漢水北岸的老城區和漢水南岸的新工業區。
蘇河的馬車行走在鐵架橋上,他從窗外看著這個現今時代,獨一無二的鐵架橋。
這座鐵架橋,就是工業化的結晶之一。
它的結構設計,沒有力學知識,都設計不出來這種鐵架橋。
在枯水期,工人們在漢水河里打造幾十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柱子。
鐵架橋就建設在這些柱子上面。
只有鋼鐵產量達到一定程度,才敢修建耗費數噸鐵料的鐵架橋。
鐵架橋采用鉚接工藝建造而成。
電焊沒有發明之前,用鉚接工藝連接鋼鐵固件,這是最好的選擇。
大英帝國幾百年后的戰列艦,就是鉚接工藝的巔峰之作。
鉚接工藝不難,但需要提前培訓熟練的工人。
工人們把燒紅的鉚釘,敲打進預留好的孔內。
燒紅的鉚釘,一面帶著鐵帽,另一面是圓柱形。
工人們用大錘敲打圓柱形那一面,把它直接敲扁。
鉚釘冷卻之后,就能把兩個鋼鐵構件,緊緊的鎖在一起。
蘇河看著這座鐵架橋,它的穩固性,別說是馬車這么輕的東西。
以后蒸汽火車制造出來,這座鐵架橋,都能經受住火車的重量。
蘇河讓工部修建這座鐵架橋,主要為了培養修橋的技術和工人。
別說寬闊的長江黃河,就是漢水這座小河。
之前漢水兩岸主要的交通方式,依然是靠擺渡。
工業化發展,對物流速度有一定要求,擺渡的效率太慢了。
擺渡也收費,影響兩岸之間的交流。
漢中大橋只對貨物收費,不對行人收費。
車隊走過鐵路橋,速度就慢了下來。
漢中玻璃制造公司,就在漢水南岸的新工業區。
警衛團的士兵,先蘇河一步來到這里。
他們把漢中玻璃制造公司團團圍住。
有的警衛團士兵還爬上房頂,用千里鏡觀看著周圍的情況。
確認周邊,沒有任何威脅到秦王殿下的危險因素。
蘇河走下車,秘書處處長錢明義和曲清漪陪同他一起下車。
跟過來的二品官員,有教育部尚書張祐楓、吏部侍郎田文恒,他們兩人也陪同在蘇河身邊。
蘇河向漢中玻璃制造公司里面走去。
錢明義跟在蘇河后面,介紹漢中玻璃制造公司的情況。
“按照秦王殿下對公司制度的安排。
公司采用二元領導制,公司經理負責業務和公司管理。
公司總工負責技術方面的問題。
公司所有重大事項,必須由這兩職位的人都簽字,才允許實施。
稅務局也專門派專員,定期審核公司的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