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非常羨慕,考中的如果是自己,那該多好啊。
莫雨庭和林文
靜一起,等待著榜單的信息。
這都念到第一百五十名,還沒有他的名字。
莫雨庭可不相信自己的實力,能名列前茅。
在沒有他的名字,那就是落榜了。
“第一百四十九名,四川建昌人,莫雨庭。”
莫雨庭站在隊伍的后方,旁邊有巡捕站崗,接力傳遞消息。
他終于聽到自己的名字。
“林兄,我上榜了,我真的中了。”
莫雨庭哈哈大笑起來,他無法掩飾自己的開心。
他們家世代武人出身,到他這一代,總算有一些文采。
因為軍戶出身,考科舉一直被歧視,根本考不中。
他爺爺投降了秦王,在家族的安排下,他才能來漢中參加科舉。
因為是降將,爺爺把大部分錢財都分給昔日的部下,讓他們回家安心養老。
家族正是錢財緊缺的時刻,還有人想讓他繼承爺爺的事業,繼續當一名武人。
這次他能來漢中,也是很不容易。
考不中,他就只能接受家族安排的命運。
沒想到運氣大爆發,自己寫的文章,符合考官的口味,直接考中了。
考中進士就能擔任七品以上的官員。
七品那可是知縣,做出成績就能升到知府,甚至能一路升到巡撫。
“第一百四十五名,云南昆明人,周陽。”
“第一百是四十四名,貴州貴陽人,張元碩。”
“第二十七名,河南開封人,馬開恒。”
“王兄,不只是秦王府統治的地區,還有好多大明的讀書人,也來參加秦王舉辦的科舉。”
王林江絲毫不意外,笑著說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占多數。
大部分人都本事平平,但這其中真有很多人才被埋沒。
大明江南讀書人水平是遠超西南地區。
但云貴地區,三年只有一兩個進士,肯定有很多人被埋沒。
大明無法給予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些人看到秦王有做天下的機會,一定會來參加科舉。”
王林江知道現在來的人還非常少,等到秦王蘇河徹底穩定,大明都無可奈何之后。
會有更多的讀書人,來到漢中參加科舉。
張祐堂帶著嫡子等待榜單的公布,他希望兒子能考中進士。
弟弟現在已經是教育部尚書。
張家這種家族,一向是哪支能力強,哪支就是家主。
自己兒子考不中進士,他們這支主脈,只能微笑著把家主拱手送人,變成支脈。
他們傳承幾百年的家族,評判主脈支脈,不是只看一代的強盛。
一般要看三代人,才能決定家主的歸宿。
“第二十六名,漢中人張祈年。”
“爹,我高中了。
我中進士了,我真的考中了。”
張祈年這段時間壓力極大,他們這一脈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在他身上。
這么沉重的壓力,幾乎要把他壓垮了。
他頂著巨大的壓力,發揮有些失常,還好高中了。
張祐堂露出久違的笑臉,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祈年,你要記住,咱們家不缺錢,只憑這一點,你就比很多人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