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士子,都在討論這個
情況。
他們不知道,貢院之中會有什么等待他們。
李生云對著張勝北抱了抱拳,詢問道:“張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報你是第三名,沒有探花這個稱呼。
大明朝會試之后還有殿試,皇帝親自點狀元、榜眼和探花,給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說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發奇想,也想對我們進行考察。
這是一種變相的殿試,能被秦王看中,我們就飛黃騰達了。
接下來咱們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要影響秦王殿下對我們的觀感。”
所有人都走進貢院,在王仲策等監考官的協調下,按照進士和各科同進士。
分成幾個隊伍,根據成績排成了幾排。
旁邊還有禮儀隊和面容嚴肅的警衛。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說道:“我們這是要面見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沒有這個排場,要見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蘇河在屋內,透過玻璃,看著正在排隊的士子。
這些中榜的士子,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試卷,交給專業的考官評判。
進士榜的試卷,考官評判之后,由蘇河確定名次。
進士榜前幾名,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他們的思想也沒有被儒家理學束縛,不是那種只知爭權奪利的腐儒。
蘇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論題,決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題目,展現出來的才能,決定他們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幟鮮明與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蘇河不會讓一些三心兩意的人,通過他舉辦的科舉成為進士。
科舉選官,是為了安穩地方,安撫讀書人。
科舉第一名林文靜,表現的最為全才,他不只是進士榜,各個副科成績也都是前三。
科舉第二名王林江,思想最成熟,提出的政策也最穩健,他比較適合擔當主官。
科舉第三名張勝北,表現出對貪官的憤恨,提出很多整頓吏治的想法。
蘇河認為他比較適合進入都察院。
無論他本心如此,還是裝成這個樣子,進入都察院都比較合適。
這屆科舉,這三個人才最為突出。
其他入榜的人,經過培訓之后,治理一個縣完全沒有問題。
蘇河帶領王仲策等人,走出屋內。
林文靜看到果然是秦王殿下接見他們。
他最先反應過來,鞠躬致意道:“拜見秦王殿下。”
其他人隨之反應過來,同時鞠躬拜見秦王。
蘇河看到士子們鞠躬禮畢,他微笑著說道:“你們現在都是進士,是今后官場的中流砥柱。
你們之中絕大部分人,之前對于官場一點都不了解。
現在就給你們授官,這完全是不負責任。
我改制國子監,它主要用來培養預備官員。
你們現在都是國子監的學生。
在國子監學習為官之道,同時在漢中各個衙門實習。
實習的過程,也是對你們的考驗。
兩個月之后,根據國子監結業考試成績和實習水平,對你們進行授官。”
蘇河接見這些中榜的士子,跟他們說明國子監的事情,他就離開貢院。
監考官給每一名士子,發放國子監的入學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