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虎看著黑色狼煙方向的望遠鏡。
他定睛一看,出事的烽火臺是一座規模較小的烽火臺,它的名字叫做清水臺。
望遠鏡內是一座通信塔,上面用令旗擺出簡單的信息。
“蒙,騎三百。左,一千五。”
他們遭受到蒙古騎兵三百人進攻,現在騎兵在他們的左前方,距離長城一千五百米。
蘇虎感慨的說道:“我們先輩很早就通過狼煙和瞭望臺傳遞消息。
為了找到哪個烽火臺釋放狼煙。
瞭望臺處都有一個木筒,通過它只能看到相對應的烽火臺景象。
這樣就不會看錯點燃狼煙的烽火臺,知道是哪個烽火臺出問題。
我們現在的通信體系,只是對這種古老的長城通信體系進行改進。
通過令旗傳遞消息,又有望遠鏡觀察情況。
技術進步了一些,手段還是這個手段。”
蘇虎立刻吩咐道:“傳令兵,通知清水臺。
不到緊急時刻,不許動用大炮,盡量多抓一些俘虜。”
只有三百名騎兵,也沒必要動用大炮,要抓更多的俘虜。
瞭望塔附近樹立著通信塔,通過令旗,擺出蘇虎的命令。
他們同時點燃白色的狼煙,通知其他瞭望塔,這里有信息傳遞。
通信塔白天使用黑白狼煙,夜晚使用紅綠煙花。
吸引其他瞭望塔注意,同時表明事情的重要程度。
黑狼煙和紅煙花,只有戰爭、天災等重要信息才允許使用。
第三軍祝師杜波說道:“軍長,這個信息沒錯嗎
只有三百蒙古騎兵,他們就敢進攻長城。
這些人也太大膽了,三百騎兵,這人數太少了。”
杜波非常意外,三百蒙古騎兵,就敢進攻防守極為嚴密的長城。
哪怕是蒙古人,不知道他們秦軍已經占領長城。
明軍在長城上,也部署數萬人,絕不是這三百人能抗衡,他們的膽子也太大了。
“許總兵,我們軍中還有很多人,不太了解長城的作用,你給大家講一下。”
陸波是軍校第二期學生,表現優異在第三軍當副祝師。
曲向陽受傷,轉運回漢中醫院修養,他被任命為第三軍祝師。
軍校第二期學生,大部分是自學成才。
那時蘇河正在領兵作戰,他們只能蘇河寫的書籍。
根本沒聽過蘇河幾節課,一些沒有在課本上的知識,這期學生就不太了解。
許凱勝聽到蘇虎的吩咐,他露出和藹的笑臉。
“蘇侯爺,各位將軍,那我就獻丑了。
整個長城每年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
如果不是草原受了極為嚴重的大災,比如冬天大規模白災,牛羊大規模凍死,很多部落都餓死人。
或是崛起一個強力部落,統一了大片草原。
比如蒙古的崛起,或是后金現在的崛起。
一般情況下,草原游牧民族,不會掀起大規模的戰爭。
大規模戰爭,幾乎就是國戰,憑借長城也無法完全抵抗。
別說漢唐,就是前段時間,后金突破長城防線,都打到京城。
我們明軍長城防守的目標,一直都是小規模的蒙古騎兵。
沒有長城,這些蒙古騎兵,組織一二百人,就能南下打草谷。
有了長城防守,幾百人的蒙古騎兵,就沒辦法突破長城防線。
長城上面的烽火臺,主要目的也是通知各處敵軍的規模。
敵人勢大,我們就準備守城器械,請求援軍過來支援。
敵人規模小,就派遣兵力去追擊。”
蘇虎道:“許總兵說的沒錯,長城的主要作用,是防范小規模游牧勢力的襲擊。
別不把幾百人的小規模騎兵當回事。
如果沒有長城擋著,他們進入長城內,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普通百姓,沒有能力擋住這些嗜殺成性的騎兵。
我們華夏文明是農耕文明,必須依靠短暫的天時,完成耕種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