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每一個科目按照權重計分,一共是一百分。
按照名次的高低進行排榜。
鄭子良就是了解到科舉的變化,他才要學習更多的知識。
今后再也不會出現,只學習四書五經,就能考上科舉的人。
四書五經百家經典,包含策論這一張試卷,它只占據四十分。
哪怕自覺學富五車,其他科目不會,這一科滿分,那都考不上進士。
禮部的官吏在公布名次。
有人歡喜有人愁。
白發蒼蒼的老人,中榜之后嚎啕大哭。
這樣的人,鄭子良就見到了兩名。
很多喜極而泣的進士,在人群中歡呼。
他還觀察到一個現象,這次進士的籍貫很不平衡。
廣東和漢中最多,四川其次、廣西跟在后面。
陜西、甘肅、云南、貴州上榜的士子寥寥無幾。
鄭子良仔細思索,他就想明白。
漢中這里進行小學教育,今年是大量小學生畢業的年份。
經過系統教育的這些人,有一部分考科舉,那就是龐大的人數。
陜西、甘肅、云南、貴州等地,高端人才已經通過前幾輪科舉選拔。
剩下的人水平堪憂。
陜西、甘肅這兩地,戰亂不斷瘟疫橫行。
很多地方,已經是千里無雞鳴。
大量的河南流民,被移民到這兩地。
據他的觀察,一部分廣西的人,也移民到甘肅地區。
聽說這是廣西巡撫古千道的注意。
把土客矛盾最深,又不聽調解的人,全部遷移到其他省份,主要以西北省份為主。
這些移民,普遍是大字不識的農民,讀書人也以窮書生為主。
他們大多數只會四書五經,考上進士的人極少。
兩廣地區考上的士子多,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兩廣讀書人第一次參加科舉,科舉內容還非常務實。
直接把之前被大明遺漏的人才選拔出來。
他們都是精英,學習能力非常強,也知道向哪個方向用功。
不用學習所有科目,只要把數學、科學和法律這三門分數最高的科目學好,對有準備的聰明人不難。
科學考試,考題不會太深入,大部分都考察一些常識。
比如法律這門,哪怕背不下秦王律,只是不能拿滿分。
記下經典的法條,考個八十分不難。
一百分的試卷,主要科目都考八十分,其他科目及格,肯定能中進士。
鄭子良神情一震,他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我竟然是狀元,真的沒想到。”
鄭子良極為高興,他是獻出廣州城的組織者。
當時欽差已經明確說明,只要考中進士,授官時他會獲得優待。
“這不公平,一定是科舉舞弊。”
一名云南落榜的士子,看到公布出來的考生籍貫,他憤怒的大吼道。
“憑什么漢中和廣東的進士那么多。
這兩個地方,總數不到考生的十分之一,他們就占了三分之一的進士名額。”
更多的落榜士子發出了怒吼。
這些士子考前經歷過泄題風波,他們神情已經緊繃,對這屆科舉已經不太信任。
又有人直接指出,科舉選拔人才,竟然有地方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