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不派兵進攻,黃衣賊也要留下足夠兵力防守。
根本不可能,有三四十萬人進攻大明。”
楊嗣昌知道黃衣賊,不可能派出三四十萬軍隊進攻河南。
這是河南巡撫怕擔責任,把黃衣賊的兵力虛報,證明自己無能為力,給自己的無能甩鍋。
楊嗣昌乘坐轎子,很快來到午門這里。
已經有好幾位閣老在這里等待。
讓眾位在這等他,立刻上前賠罪。
楊嗣昌走向這里時,他已經看到,閣老們在激烈的爭吵。
他們應該在這里,達成了一些共識,又有很大的分歧。
溫體仁一揮手說道:“人到齊了,我們邊走邊說。
大家都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我們先統一思想,面圣之后好應對這件事。
現在正是大明朝廷生死存亡之際,大家都放棄無謂的爭端,共同面對這個難關。”
楊嗣昌聽出溫體仁的意思,他這句話出于公心,也出于私心。
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
如果大明不存在,他們這些閣臣尚書,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現在大明朝廷,已經到生死有關的時刻,再要內斗下去,導致中樞出現亂局,沒有辦法調動官軍抵抗黃衣賊。
黃衣賊真要推翻大明,他們這些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溫體仁的私心更加明顯,大明朝廷這段時間,最激烈的黨爭就是倒閣。
溫體仁作為最大的受害者,他當然希望所有人放棄黨爭,全力以赴對付黃衣賊,繼續保持他首輔的地位。
楊嗣昌預計黨爭,不會平息,大會減弱。
黃衣賊大舉進攻,無論大明之后是否能勝利。
現在的首輔,那就是燙手山芋,誰都不愿意去接。
有幾名閣臣冷哼一聲,他們沒有出聲。
不出聲就是最大的表態,他們默認了溫體仁的說法。
剛才激烈的爭吵,已經交換完相應的利益。
現在這個亂攤子,交給溫體仁解決。
眾人進入紫禁城,在太監的引導下,很快走近乾清宮。
崇禎皇帝立刻接見他們。
他們給崇禎皇帝行禮之后起身。
楊嗣昌用余光看著崇禎皇帝。
他發現崇禎皇帝,眼神之中有著些許慌張。
崇禎皇帝沒有客套,直接咨詢道:“眾位愛聽,黃衣賊大舉進軍河南地區。
眾位愛卿有什么辦法”
眾人早有準備,聽到崇禎皇帝這個問題。
溫體仁直接建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現在京營不堪大用,擋不住黃衣賊的大軍。
微臣請皇上下詔書,召集各地的官軍勤王。
寧錦防線和山海關,還有重兵守衛。
現在后金很長時間沒有襲擾邊關,應該調寧錦防線大軍南下勤王。
大同鎮和宣府鎮等邊軍離順天府最近,蒙古眾多部落正在與黃衣賊交戰,長城防線暫時無礙,應該調集邊軍勤王。
山東、南直隸等地,沒有遭受兵災,能抽掉一部分軍隊來勤王。”
崇禎皇帝聽到溫體仁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調兵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