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秦王蘇河這么問,肯定不會選擇歷朝歷代,這種表湖匠的治理黃河辦法。
“王上,大禹治水,高明之處就在于疏堵結合。
河流發洪水,只是把河流堵上,那就是治標不治本,早晚有一天會堵不住。
黃河這條地上懸河,一直讓它懸在河南大地上。
哪怕是把黃河兩岸大堤加固的再厲害,一旦遇到天災,黃河必然會決口。
黃河的艱險,就在于它是地上懸河,在于河流中蘊含著龐大的泥沙。
想要治理黃河,必須要治本,哪怕花費再大代價,也要徹底治理黃河。”
蘇河聽著錢明義的建議,他的想法和自己差不多。
蘇河作為開國君主,他有強大的權威和魄力,拿出海量資金,徹底治理黃河。
等到他死亡后,后代的君主,絕對不會有這種魄力,下極大的決心治理黃河。
“明義,你詳細介紹一下,治理黃河的方桉。”
錢明義聽著秦王蘇河的問話,他就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被秦王蘇河認可。
“王上,我治理黃河的方桉,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點是治理黃河上游的泥沙。
黃河產生泥沙,那就是陜甘地區大量的黃土,被河流沖入到黃河之中。
表層治理的方式,就是多種樹。
陜甘地區樹木成蔭,就能極大的減少黃沙進入河流。
再加上各地建立大型水庫,每年合適的時候,放水沖擊黃河的泥沙。
就能把黃河泥沙沖入大海,不會讓黃河地上懸河加高。
深層治理方式,那就是找到陜甘地區形成大片黃土的原因。
在唐朝時期,陜甘地區還有大片森林,土地也極為肥沃。
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主要是人地矛盾。
隨著人口的增多,想要獲得更多土地,就要砍伐森林種地。
這樣導致土地逐漸荒漠,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的肥力也減弱,大量泥沙沖入河流中。
陜甘地區能承載的人口有限。
現在因為遭受天災等原因,陜甘地區人口非常少。
只需要種植大量的樹木,就能解決泥沙入河問題。
我建議出臺相關法律,禁止陜甘地區,大規模砍伐樹木。”
蘇河聽著錢明義的建議,他比較認可這個建議。
陜甘地區森林消失,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太多,需要更多的土地種糧食,需要更多的木柴取暖。
那就只能把森林砍伐一空。
次要原因就是降水線南移,導致陜甘地區,靠大自然力量無法再形成森林。
現在陜西和甘肅的人口很少,還需要從其他地區移民。
現在正是大量種植森林的時候,同時限制這里的人口。
隨著工業發展,土地也能承載更多的人口。
華夏今后只會缺人,絕不會缺少容納人的土地。
錢明義看著秦王蘇河露出滿意的笑容。
他繼續說道:“治理黃河這條地上懸河,治本的方法,那就是讓它不再是地上懸河。”
站在一旁的開封知府李盛名,他聽到錢明義這句話,驚訝的詢問道:
“這怎么可能黃河高出地面五六米,用什么辦法能把它挖下去。”
錢明義笑著說道:“為什么要挖原先黃河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