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真有五千萬兩銀幣軍餉,那就是用錢砸,也能砸下順天府。
我對商場不太了解,黃大哥認為這件事情有幾分真實。”
黃東平思索片刻,說道:“我認為報紙上報道的消息不會太假。
我對于炎黃日報上面內容看的很少,大部分東西都看不明白。
我經常觀看蜀商商會辦的報紙蜀商日報。
這個報紙上的內容最詳細,有關于工廠的介紹。
我曾看到報紙上介紹,蜀商商會會長李宮。
他在漢中辦一家糖廠,就花費了五十五萬兩銀幣。
能花費五十多萬兩銀幣辦理一個工廠,每年的利潤至少也在幾千兩銀子。
結果遠超我預料,糖廠一年就給李宮,帶來十八萬兩銀子的收益。
除去成本和交稅,也能帶來數萬兩銀子的利潤。
工商業的利潤極高。
秦王只靠種地的士紳,他肯定無法籌集這么多錢。
但秦王發展名為工業的東西。
那些工廠,每年都能為工廠主帶來龐大的利潤。
秦王發行的債券,我也有所了解。
這是秦王向商人借錢,每年給予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息,到時候本金直接償還,信譽極高,一兩銀幣都不差。
這可不是和大明一樣,直接沖著我們商人要錢。
大明真要向我們借錢,保證借的錢按時償還。
多的不敢說,三四萬兩銀子,我還敢拿出來去借。”
齊博佳聽到這里他就明白,秦王為什么能籌到數額這么龐大的銀幣。
秦王是借錢,信譽有保證。
這些商人還有賺頭,而不是損失了大筆錢財。
他想通這一點,看著黃東平告戒道:“黃大哥,你千萬不要趁著這次城內糧食暴漲,賺取龐大的利潤。
現在看情況,大明是要守不住了,必須要為自己留一條后路。”
黃東平聽到齊博佳這么說,他臉上的汗水,當時就落了下來。
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秦王可能秋后算賬。
自己差一點,就要萬劫不復了。
黃東平立刻告知離開,返回自己家的糧行。
他讓掌柜子把糧行的大門打開,糧行重新開始營業。
黃東平拿出五千兩銀子,立刻把朝廷攤派的銀子交了,破財免災。
黃東平看著來糧倉購買糧食的客人。
他們每個人都面露菜色,站在糧食的柜臺猶豫不決。
最后只能拿出來一點點散碎銀子,購買一小袋糧食。
黃東平想著,怎么能讓他的名氣打出去,救活更多的百姓,又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影響。
黃東平沒敢降糧價,現在按照市價賣糧,那就是非常良心的糧商。
他真敢降價,他這個糧行,第二天就會被查封。
那些勛貴,絕不會允許破壞市場的商人存在。
黃東平從其他商行手中,購買了大量米糠。
這種難吃的米糠,士紳和勛貴家里的下人都不吃。
黃東平低價向外售賣米糠。
在糧價高漲的現在,難吃的米糠,也能成為救命糧食。
他這種行為,只是救了最底層百姓的命。
本來買不起糧食的百姓,也不會影響到糧價。,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