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布短褐打扮的科學院育種院士李大江。
藍色工人服裝的機械專家魏大勇。
穿著綾羅綢緞的富商喬振。
他們四個人代表著士農工商,捧著裝有傳國玉璽的托盤。
四人背后的太陽也緩緩升起。
這象征著新生的王朝會像太陽一樣,充滿著活力。
四人來到蘇河面前,他們跪在地上,舉起手中的托盤。
這四人看到蘇河用雙手托起傳國玉璽,并扶他們起來。
他們鞠躬行禮后,立刻從旁邊退下。
蘇河把傳國玉璽捧在胸前,抬頭注視著黃帝的石像。
他高聲宣誓道:“大華王朝皇帝的權力,非天授之。
它來自于士、農、工、商對朕的支持,全國數億百姓對朕的支持。
朕今天在這里保證,大華王朝將會給百姓安穩的生存環境。
使你們不被外敵所擾,不被貪官污吏剝削,不被豪強欺凌。
讓你們不再忍饑挨餓,朝廷會盡快解決溫飽。”
蘇河說完,他彎腰鞠躬,給黃帝像行禮。
明代皇帝登基,第一個流程是祭天。
皇帝身為天子,向上天祭祀,天授予皇帝的權力。
大華王朝已經轉變了信仰,不再信仰上天,蘇河對登基的儀式作出改變。
不再是皇權天授,而是皇權民授。
蘇河拿著傳國玉璽,鄭重向另一個凋像走去。
在行走的路上,他把傳國玉璽交給身邊的護衛,麒麟衛指揮使秦山水保管。
蘇河來到炎帝像前方,石像身前有一個青銅鼎。
炎帝像左邊有一個排位,上面用朱紅色的大字,寫著仁德皇帝蘇三牛。
這里是蘇河認的遠祖炎帝和父親蘇三牛。
蘇三牛被大明征召徭役,死在了運糧的路上,尸骨無存。
王仲策等文官,提出蘇三牛這個名字太普通,他們要改一個更好的名字。
蘇河沒有同意,他就是要讓后世子孫,記住蘇家的出身。
蘇家就是大明普普通通,非常貧窮的佃戶,不需要美化。
記住今后大華的百姓向仁德皇帝蘇三牛那樣死亡,王朝必定會被推翻。
蘇河拿起三炷香,把這三炷香插在青銅鼎上。
這是登基大典第二個禮儀,祭拜先帝。
蘇河就是開國皇帝,這個禮儀一切從簡。
敬完香之后,冬冬的鼓聲響起。
麒麟衛的士兵,搬來一份全國地圖,放在青銅大廳前。
蘇河對著炎帝的石像和老爹的排位,鄭重的說道:“這是我們大華王朝現在的領土。
我在位時,一寸都不會少。
華夏雖大,一寸也不能少。”
蘇河增加這個禮儀,主要是為了提醒后代。
領土最為重要,哪怕丟失一寸領土,都是對不起祖宗,是極大的罪過。
巨大的鼓聲再次響起,樂曲的曲調,也變得雄壯激昂。
蘇河踏著鼓點,來到一個巨大的石碑上。
這個石碑上面刻著密密麻麻的名字。
他們都是蘇河起兵以來,秦軍犧牲的烈士。
蘇河來到烈士碑前,他向烈士碑鞠了一個躬,拿起烈士碑前的天子劍。
蘇河把天子劍從劍鞘中抽出來,右手舉著劍說道:“自古兵強馬壯者為王。
朕能推翻暴明,離不開將士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