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佛寺太多了。”
坐在馬車角落中的通政使鄭子良,立刻記下陛下的這句話。
他知道這句話傳到禮部之后,會在京城宗教領域,引起非常大的動蕩。
很多的寺廟,從今之后,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京城的寺廟確實很多,鄭子良經常在京城中游走。
京城每個坊,作為百姓的聚居區,坊中都有一兩個寺廟。
京城外城的寺廟更多,正東坊和宣南坊那里,七八個寺廟聚集在一起。
馬車來到目的地黃華坊,蘇河今天主要目的,就是考察進城的營商環境。
鄭子良介紹黃華坊的情況。
“陛下,這里是工商總會的所在地。
商人在黃華坊交流比較頻繁,這里的信息也比較發達。”
蘇河透過馬車的玻璃,向著黃華坊外看去,這里人流如織。
他還看到玄武衛的身影。
他們扮作平常的百姓,圍繞在馬車周邊,保護蘇河的安全。
“在車上觀看京城,隔著一層玻璃也看不清。
我們下車觀看,鄭愛卿作為熟面孔,戴上口罩和大檐帽,別被人認出來。
周愛卿注意一下稱呼,我是陜西來京城做生意的商人。”
蘇河走下馬車,更近距離接觸百姓。
他來到工商總會外,這是一棟三層高的木樓。
外面有很多店鋪,街道上人流如織。
蘇河三人走近工商總會,旁邊的一家酒樓中。
現在不是飯點,這家酒樓也人滿為患。
酒樓跑堂看到穿著比較樸素的蘇河。
他走過來恭敬的說道:“這位客官,本酒樓包房已滿,您要是不嫌棄。
就在大廳之中,與其他人拼個桌。
本酒樓只接收金幣、銀幣和銅幣。
不接收碎銀子和各種銀票。”
蘇河掃了一眼大堂中的情況。
他來到一個只有兩個人的桌子旁。
這兩個人說著楚地方言,蘇河只能聽出來,大概是武昌附近的方言,他們說什么卻一句也聽不懂。
“兩位兄臺,我是陜西的商人,初來京城做生意。
現在大堂已滿,方便我拼一桌嗎”
米凌坊用官話回應道:“來的都是客,你就坐這里吧
聽你的口音,確實有陜西那里的味道。
你們陜西人做生意比較方便,不像我們楚商這么艱難。”
周方志充當下人,他拿著旁邊的熱水,拿出自己帶來的茶葉,沖泡了幾杯茶。
蘇河給這兩位商人,分別遞過去一杯茶葉。
他好奇的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做生意,怎么還分地域。”
趙寶陽聞著遞過來的茶葉,味道就沁人心脾,這是非常昂貴的茶葉。
這種茶葉,他們趙家都沒有,對面的這個公子,身份很不一般。
趙寶陽聽到蘇河這句話,他笑了起來,客氣的說道:
“小兄弟,你太天真了。
一看就是剛從家里出來,之前沒有做過生意,現在做生意怎么不看地域。
少府拍賣技術,漢中商會的那群人,就能提前獲得消息。
有時候拍賣,還不能正常競爭,必須要給人家一個面子。
我看中的一項技術,對方只比底價高一銀幣,就把這項技術拍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