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編修汪言文立刻站出來反對道。
“陛下,大華剛剛立國月余,全國各地都沒有穩定下來。
現在國內還有很多百姓,連一口飯都吃不到。
陛下不要窮兵黷武,輕啟戰端。
戰端一開,那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錢糧。
把有限的錢財,投入到改良百姓生活之中。
這才是國家,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鴻臚寺卿杜云農緊跟著站出來反對道:“陛下,我們天朝上國,對藩屬國一向是秉持圣道,用仁義禮智信感化他們。
陛下不可請起戰端啊
國家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戰端一開,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
陛下要吸取大明的教訓,大明前期就是想要吞并越南,最終碰的頭破血流。”
蘇河看著這些人的表現,這些人只是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官員,心中有所畏懼,不敢站出來。
這些人就是朝堂中的主和派。
主和派只是好聽的說法,蘇河認為他們就是投降派,畏戰派。
這些人以儒家清流為主,就是一群空談誤國的人。
蘇河看著汪文言訓斥道:“汪文言,你是做什么的
你是翰林編修,主要任務是編寫明史。
軍國大事,你懂嗎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對自己不懂的事情指手畫腳。”
蘇河看著杜云農,憤怒的說道:“你還有臉提圣道。
內圣外王,這是先賢莊子提出,儒家眾多大儒推崇的治國理政方法。
你們心自問,大明時期對于剛占領的越南地區,做到內圣外王這四個字了嗎
你所謂的圣道就是對藩屬國卑躬屈膝。
藩屬國朝貢一個破石頭,你們還回去一塊金子。
以此洋洋自得,看到眾多的小國來朝貢,就以為自己是天朝上國。
這是真的天朝上國嗎這是虛假的天朝上國。
真正的天朝上國,那是要用刀槍說話,那是要用大炮發聲。
歷朝歷代的做法,我看不是內圣外王,是內王外圣。
對于自己國家的民眾百般壓榨。
對于藩屬國,卻處處忍讓。
哪怕是被人挑釁,也不敢還手。”
蘇河知道,儒家這些官員,極為排斥向外擴張。
主要是現在的治理手段很粗糙,對外打仗耗費錢糧,卻取得不了多少收益。
這是因為華夏之前,把本應該得到的利益,全部放棄了。
現在華夏向外擴張,在儒家的禮儀約束下,好像春秋義戰。
對待占領區的百姓,比對待自己國家的百姓還好。
就是占領區的百姓敢反抗,這些官僚為了怕麻煩,只能進行妥協。
自己國家的百姓輕易沒辦法反抗,他們就敢肆意妄為。
手段太過柔弱,新占領的地方,很難轉化成國家能控制的地方。
大明王朝前期打下越南,不久之后就被丟了,正是這種儒家治國缺點的總爆發。
儒家治國可以穩定國內,但非常不利于國家擴張。
蘇河高聲宣布道:“朕的大華,今后要真正的實行內圣外王。
對待我們自己的百姓,要像春風一般溫暖。
對待敵人,那就像寒風一般酷烈。”
汪文言看到皇帝殿下執迷不悟,在窮兵黷武的路上一去不返。
他剛想以死諫出名,就看到杜云農先行一步。
杜云農用他悲傷的聲音說道:“陛下,老臣一片赤膽忠心。
陛下卻聽奸佞所言,不聽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