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辦法守住沉陽城,必定會逃向老巢。
深山老林環境惡劣,我們對這個地方很陌生。
但建奴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
這有利于建奴殘部存活。
他們必定會選擇熟悉的地方逃跑。”
第七軍參謀長對瑞德,提出他的觀點。
“我有不同的看法,大興安嶺的深山老林,養活一些小規模的漁獵部落,那完全沒有問題。
例如建奴早期的部落時代。
但現在建奴的人口膨脹,哪怕是食物這一項,都沒辦法靠漁獵維持生活。
他們必定要耕種,要依靠大型城池維持自己的勢力。
建奴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封建勢力,不能把他們看作一個大型游牧部落。
建奴的制度依靠奴隸制,這種制度為他們龐大的資源。
當建奴沒有了包衣奴才,他們整個制度必然會解體,建奴這個勢力也隨之滅亡。
這絕不是建奴之中,聰明人想要看到的局面。
建奴選擇向北逃,他們那是自取滅亡。
根本無法抵擋我軍的圍剿。
我認為建奴會不惜一切代價,選擇向東攻打朝鮮。
朝鮮已經被他們占領,那里還有一定數量的建奴駐軍。
最關鍵的一點,朝鮮有龐大的人口,能為建奴足夠的包衣奴才,保證建奴的制度不崩潰。”
蘇虎聽著秦相坤和段瑞德的猜測,他們兩個人的猜測,都有一定的可能性。
“建奴現在只有兩個選擇,他們應該不會選擇固守沉陽,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我軍早已經做好準備,立刻出發,向沉陽發起總攻。
我會寫信給三大騎兵師,讓他們多留意沉陽北方的動向。
同時派出一個旅,防守安東府。
哪怕是沒辦法抵擋住建奴東進,那也要守住安東這座城池。
保護城池里面的數十萬百姓,不能再讓他們落到建奴的手中。”
蘇虎與眾將研討方案,他們做好方案之后,決定對建奴發起總攻。
第七軍第三師師長崔秀珠作為先鋒,遼陽城十來萬大華陸軍。
他們整理好行囊,正式向沉陽發起總攻,準備收復沉陽城。
蘇虎同時以遼東都督府都督的名義。
他寫信給第一騎兵師師長章萬思,第二騎兵師師長洪瀚,第三騎兵師師長韓明通。
讓三大騎兵師,配合遼東都督府的主力行動。
蘇虎表情凝重的說道:“我們這是發起總攻,一定要消滅建奴,哪怕是打到奴兒干,也要徹底消滅建奴。
寒冷的天氣和深山老林,都沒辦法阻擋我們。”
蘇虎下達命令,所有人都回到軍隊,開始去動員軍隊。
大華皇家陸軍第三軍和第七軍營地變得忙碌起來。
士兵們喊著號子,背著步槍向沉陽城方向趕去。
第七軍第三師師長崔秀珠,騎在一匹白馬上,看著正在走向沉陽城的部隊。
攻打京城的戰役,他負責防守山海關方向的敵軍,沒有參與。
這是他終身的遺憾,立下的功勛也比別人更少一些。
這次進攻遼東,他打仗最為賣力。
錦州城就是他帶兵攻打下來。
這次作為先鋒,攻打沉陽城。
如果他能把沉陽城打下來,那將會是很重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