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點,我們為什么從山林之中走出來,就是山林之中沒有辦法養活太多的人口。
想一想我們在部落時代,才有多少人口,來到城市之中,我們獲得了多少人口。
現在我們的八旗制度,男人靠騎馬打天下。
女人指揮包衣奴才種地。
沒有了大量包衣奴才,我們辛苦維持的八旗制度,那就直接崩潰,根本沒有崛起的希望。
我認為應該向東撤離。
朝鮮有大量的人口,那里的軍隊又比較貧弱,適合八旗的發展。
朝鮮的南方,還有一個叫做倭國的勢力。
那里的人口,比朝鮮還要多。
倭國拿下朝鮮,卻被大明擊敗。
我們卻在同時代,擊敗了大明,占據了遼東地區。
我們八旗兵的實力要遠超倭國。
現在漢人勢大,我們只能選擇避其鋒芒。”
多爾袞已經考慮許久,八旗只有向東,那才是生路。
選擇向北,那只會慢慢消亡。
八旗選擇逃向北方,漢人肯定會緊追不舍。
如果逃向東方,借著朝鮮這層掩護,很可能躲得過漢人的追擊。
朝鮮那里的條件,遠比北方山林要好。
很多的八旗兵,從小就在城市中長大。
讓他們騎馬作戰,那完全沒有問題。
讓他們在山林中捕獵,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捕獵的技巧。
岳托聽到多爾袞這么說,他立刻反駁道:“去朝鮮那里,那絕對不可行。
我帶兵攻打朝鮮,對那里非常熟悉。
朝鮮地形狹長,根本無險可守。
漢人如果帶兵進入朝鮮,我們就是甕中之鱉。
北方山林面積廣闊,憑借漢人那么點兵力,根本沒有辦法在廣闊的山林中抓住我們。”
岳托也不認為死守沉陽城能取得成功。
他準備帶兵逃離沉陽城,但他與多爾袞的目標截然相反。
他認為憑借朝鮮的地理條件,八旗一旦被漢人堵住,那根本無路可逃。
朝鮮三面環海,面臨陸地的一面,還與漢人接壤。
他們一旦躲進這個地方,那就是一個大牢籠。
多爾袞和多鐸想要做通岳托的工作。
八旗兵已經損失慘重,再也經不起內耗。
岳托卻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選擇正確。
兩方正在僵持之時,代善卻開口說道:“八旗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你們兩方可以分開行動,帶著一部分人分別向北方和東方撤離。”
代善已經決定死守沉陽城,他看事情就變得豁達很多。
多爾袞和岳托團結在一起。
集中三個半旗的兵力,重新再打天下。
這樣看似很美好,在陌生地區再次崛起更容易一些。
代善卻認為,剩余的所有八旗子弟全部逃向一處。
這樣的目標實在是太大,漢人必定會向他們發起進攻。
分開逃跑,這樣反而能增加存活的機會。
大玉兒在兒子福臨耳邊說了幾句話。
福林奶聲奶氣的學說話:“漢人兵臨城下,我們沒有時間繼續爭下去。
就按照代善貝勒的建議,分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