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大華人,都不會忘記軍隊的付出。”
內閣大臣李志升聽到蘇河的夸獎。
他站出來說道:“陛下,將士們的付出值得尊敬。
華夏大地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已經千瘡百孔,正在漸漸恢復元氣。
大華王朝放眼望去已經沒有敵人,微臣認為應該適當調整軍費。
各地的戰爭已經結束,今年的軍費不止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三百萬兩銀幣。
微臣認為,這與大華朝廷的現狀不相符。
微臣看到這些錢款,主要都是更換新武器裝備的費用。
軍隊利用之前老舊的武器,已經能擊敗所有敵人,奪得天下。
現在已經消滅所有敵人,微臣認為沒有必要,再給軍方更換新的武器。
哪怕是確實有必要更換,也不能急劇增加軍費,應該緩慢替換。”
蘇河看著李志升的表現,他不是反戰派,也不是激進派。
李志升是大多數官員的縮影。
他們接受了蘇河一些新知曉,但心中還受儒家思想支配。
還有文官集團天生的本能。
一旦王朝完成了統一之戰,文官勢力就開始膨脹,并抱團打壓軍方。
歷朝歷代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大宋和大明情況最為嚴重。
蘇河知道他必須站出來,讓所有官員都認識到,大華皇帝的態度。
他要是莫棱兩可,這些喜歡胡亂猜測的官員。
一定會開始打壓軍方,給軍方工作造成更大的難題。
蘇河用眼神掃視著文武百官,語氣鄭重的說道:“朕認為戰爭遠沒有結束。
我們能憑借堅船利炮,攻破倭國。
一旦我們松懈,沒有強大的軍力保證自身。
憑借我們大華王朝的富裕程度,肯定會引來豺狼虎豹。
荷蘭人已經能占領臺灣,西班牙人都能來京城做生意。
他們已經能派遣足夠的軍隊,來到我們的海疆。
現在老實的做生意,只是我們實力強大。
一旦我們露出頹勢,必然會被群起而攻之。
還有北方草原,突然之間崛起一個類似蒙古的勢力,我們要怎么辦
烏梁海地區已經發現俄國人的蹤跡。
這說明西方人已經打到北疆地區。
你們都看過世界地圖。
他們能從遙遠的本土,打到烏梁海地區。
俄國人的戰斗力和對領土的野心,都非常強大。
如果我們不重視,這些俄國人,早晚有一天會打到中原地區。”
蘇河這些話說出來,大朝會的文武官員都沉默不語。
很多文官覺得陛下,只是在危言聳聽,有些杞人憂天。
很多武將覺得陛下說的有道理,就應該提高軍費,發展軍隊,護衛國家的安全。
李志升再次拱手說道:“陛下不應該窮兵黷武,至少應該把重心放在國內。
不能讓軍隊的擴張,影響到國內的發展。
微臣去各地視察,發現很多百姓依然在吃紅薯和窩窩頭。
他們哪怕種植小麥水稻,家里也不舍得吃,就是因為玉米面比白面一斤便宜幾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