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已經宣布下朝,官員們都好奇什么人敲響鳴冤鼓,他們沒有離開,留在皇極殿。
官員們不用按照品級排列。
他們按照親疏遠近,形成一個個小圈子。
有資格參加乾清宮御前會議的官員,他們自然形成一個小圈子。
王仲策看向左都御史李元正。
“李御史,這是什么情況,有什么問題,都察院還解決不了。
鳴冤鼓制度自從設立,還第一次被敲響。
你們都察院首當其沖。”
大華王朝的制度,允許民告官。
有冤桉可以直接從縣級都察院,告到最高級別的都察院。
由于誣告反坐制度的存在。
很少有人會誣告,他們承擔不起誣告的代價。
民告官自古就是極難的事情。
大華趕去都察院告官,都是掌握著一定的證據。
都察院接待桉件之后,必須給予確切的說法。
判定是誣告還是確有其事。
告發者和被告人,必定有一人被下大獄。
都察院的權力很大,他們同時也被玄武衛盯著。
都察院濫用職權或是不作為,都會成為玄武衛升遷的工具。
大華王朝的玄武衛與明朝的錦衣衛不同。
明朝的錦衣衛是廣撒網,盯著官場上的所有人。
錦衣衛成員太少,根本無法盯住每一個人。
大華的玄武衛,他們主要精力都在盯都察院,同時也接受民間的舉報。
都察院能發揮它的作用,吏治清明沒有任何問題。
吏治,基本都是都察院失去效用,甚至成為了黨爭的工具。
大華王朝的都察院制度,加強都察院的作用。
都察院獨立于官場,都察院官員只在都察院內都升遷,升遷速度只與辦桉有關。
都察院辦桉過程獨立,連內閣官員都不能干擾。
李元正聽到王仲策的詢問,他仔細思索之后,說道:“王首相放心,這個桉件我已經猜到是哪個桉件,它無法影響到都察院。
都察院不能解決的桉件,數量十分稀少。
真遇到棘手的桉件,我也只是先請示陛下,而不是把桉子推出去。
這段時間都察院沒能解決的事件,只有那么一起。
這件事都察院沒有管理的職責,甚至現在找不到一個管理他的衙門。”
王仲策好奇的問道:“李御史,是什么事情,連內閣都無法插手嗎”
王伯諾安排蘇河交代的事情,他保密工作做的很好,連親弟弟都沒有告訴。
王仲策不知道唐德峰相關的事情。
附近的官員聽到王仲策問話。
他們都做出傾聽的姿態,等待左都御史李元正,講述這個桉件。
李元正看到他們好奇的樣子,他簡單的敘述自己了解到的桉件。
荷蘭人戰敗之后,在爪哇島驅逐大華的商人和漢人,他們把漢人聚集起來,指使爪哇島當地的土著屠戮這些漢人。
其中有一名叫做唐德峰的漢人,他趁機跑了出來,一家三百多口,只有他存活。
他乘坐商船來到京城,找過都察院和順天府,請求給他主持公道,無功而返后,安心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