僉都御史張祈年看到是一位書生敲響鳴冤鼓。
他心中覺得這個案件比較穩妥。
張祈年加入到都察院,經常會遇到烏龍案件。
有些什么都不懂的百姓,聽到其他人三言兩語,就來敲響鳴冤鼓。
鳴冤鼓旁的官吏,只是對百姓進行勸阻。
遇到下級都察院負責的案件,他們也不會追究報案人的責任。
只要不是誣告,不會對報案人進行懲處。
一旦確認誣告,就會觸發誣告反坐的刑罰。
最輕的罪責,那也是流放南洋地區五年。
士子比不識字的百姓,更加的懂法和明白事理。
他們一般不會找錯衙門,只有兩種可能,確實發生了大案和誣告。
手中沒有幾分證據,根本不會敲響鳴冤鼓,而是直接舉報。
黃松文看到從都察院走出來一名官員。
他從這名官員身上的官服,能看出來這是一名三品的僉都御史。
黃松文立刻跪下,言辭懇切的說道:“小民黃松文,我是今年參加科舉的士子。
小民有天大的冤屈,要請大人為小民做主。”
張祈年看到黃松文跪下,他立刻上前扶起黃松文。
“這可使不得,陛下三令五申,不允許百姓跪拜官員。
黃松文,你真的有重大冤屈,本官一定會為你做主。
你們隨我進入都察院,把你受到何種冤屈,向我交代清楚。”
張祈年語氣平和,接待人也和顏悅色。
他和張勝北兩人被稱為都察院二張,他可不像張勝北那樣,隨時擺著一張臭臉。
他被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員稱為白無常,張勝北被稱為黑無常。
張祈年帶著黃松文和魏博古,走近都察院。
他們來到一個很簡潔的房間內。
張祈年和他的屬下,坐在長桌面前。
長桌旁邊有一個小桌子,有專門負責記錄卷宗的人。
這是通政司的人,專門負責都察院的案卷記錄。
之前都察院的卷宗,都由都察院自己人記錄。
這幾年都察院內,接連發生幾起窩案。
導致陛下震怒,讓通政司派來人員,專門負責卷宗記錄。
都察院的人再想循私舞弊,就變得非常困難。
黃松文和魏博古坐在桌子前的凳子上,等待著都察院大人的問話。
張祈年詢問道:“黃松文,你有何冤屈詳細向我講明,你講得越清楚,那就越有利于我辦案。
最好能,讓我們足以立案的證據。”
黃松文眼圈通紅,哽咽的說道:“我是今年科考的士子,發現自己落榜之后。
懷疑自己的卷子丟失,導致分數出錯,我去貢院查看卷子。
貢院的官吏百般阻撓,不允許我查看自己的卷子。
我心里非常疑惑,與好友查閱進士的科考文章。
我發現第八十三名進士劉宗義的試卷,就是我的試卷。
劉宗義冒名頂替,取代了我的名字。”
張祈年聽到這個案件,他右手一用力,直接把手上握的鉛筆捏斷。
這可是科舉舞弊大案,他都沒想到,這名讀書人竟然會告發這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