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集齊更多人的力量,才有希望重新舉行科舉。
他們來到承天門外,就被守城的士兵擋住,沒有通行令牌,不允許進入承天門。
秦安寇不敢帶人直接沖擊承天門,這完全是在找死。
他帶著士子堵住承天門,不斷高聲喊著口號。
秦安寇相信,他所做的行為,一定會傳到皇帝陛下耳中。
蘇河在乾清宮,聽取左都御史李元正的匯報。
內閣和三法司官員,坐在旁邊陪同。
李元正把詳細卷宗遞給周方志周公公。
“陛下,經過三法司聯合審訊,已經破獲科舉舞弊案。
夏文書一直都沒有開口,但其他人頂不住我們的審訊,把所有事實都交代清楚。
夏文書第一次主持科舉,他與禮部眾多官員,聯合起來進行科舉舞弊。
大華王朝科舉試卷,已經形成嚴密的流程。
夏文書都不知道科舉具體考哪個試卷。
判卷也是多名考官交叉判卷。
想把所有考官全買通,他們也做不到這件事。
夏文書團隊采用調換試卷和冒名頂替的辦法舞弊。
文字相近的士子,就采用調換試卷。
相貌相近的士子,就采用冒名頂替。
夏文書等人用這種方法,一共幫助十八名士子作弊,通過這兩種辦法考中進士。
這些作弊的士子,都是出身順天府劉家和朝廷官員的親屬。
僅靠禮部沒辦法完成科舉作弊,例如冒名頂替,還需要戶部官員的協助。
夏文書就是用進士名額,拉其他官員共同作案。”
蘇河翻看科舉舞弊案的卷宗,整個科舉舞弊流程不復雜。
經過多輪審訊,禮部也只是很少的人,參與這個案件。
夏文書還沒有做到,隨意更改科舉試卷的分數。
他們采用賭的辦法,根據士子之前的文采,調換試卷或是冒名頂替。
一共有三十多人參與科舉舞弊,只有十八人成功通過這種方式中舉。
蘇河把卷宗扔在桌子上,他皺著眉頭說道:“朕就想不明白,夏文書他有大好的前途,為什么要參與科舉舞弊案。”
他一直關注這個案件,禮部的中低層官員,他們已經升遷無望。
這些人有動力,冒著殺頭的風險進行科舉舞弊。
夏文書升遷速度不慢,現在已經是禮部侍郎。
外放幾年巡撫,有希望進入內閣。
他有著大好的前途,為什么主動卷入到科舉舞弊案之中,還是最重要的組織者。
李元正聽到陛下的詢問,他立刻回答道:“陛下,夏文書的口風很嚴,我們沒有取得突破,但從劉家那里取得突破。
夏文書是陛下打下云貴時,加入到我們。
他那時不想當反賊,又不看好我們。
寫書信向大明王朝投降,讓他師爺的妻弟送往大明。
他師爺的妻弟,就是順天府劉家旁系。
這人路上因病病故,夏文書的書信沒有送到大明王朝,落到劉家手中。
我們攻破大明王朝,查找背叛的官員,也沒有查到夏文書的信息。
劉家掌握這個書信,他用這種東西威脅,夏文書只能乖乖就范。
夏文書開始只想幫助劉家兩個人中進士。
但他一人弄不成科舉舞弊,拉攏其他官員時,籌碼就是進士名額。
參與科舉舞弊的官員增加,參加科舉舞弊的人數,變得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