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年聽到楊正峰的擔心,他輕哼一聲,語氣有些不屑的說道:
“楊正峰巡撫,你都被貶到西北地區,有些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
你這個思想,就是傳統儒家內王外圣的思想。
比較重視異族的想法,卻忽略本族百姓的需要。”
楊正峰聽到內王外圣這個詞,他顧不得宋康年是他的上司,立刻爭論道:“宋總督,你這話說的有些偏頗。
我們儒家一直推行內圣外王,怎么是內王外圣。”
宋康年聽到楊正峰這么說,他立刻教育楊正峰。
不把這個下屬思想扭轉過來,影響他在西北地區推行相關政策。
西北二省是宋康年重要的跳板。
他從禮部尚書成為大華王朝第二個總督,第一個一品總督。
再次返回中樞,不可能繼續成為二品的六部尚書,只能成為一品的內閣大臣。
宋康年絕不允許,有人影響他成為內閣大臣。
“內圣外王,說的好聽,儒家這幾百年做到了嗎我怎么沒見識到
自漢朝儒家壯大以來,我見識到的儒家表現,都是內王外圣。
漢朝擊破匈奴,南匈奴向漢朝稱臣。
漢亡之后,晉朝無能,導致南北朝之亂。
南匈奴等異族入關,大肆殺戮漢人百姓。
唐朝擊破突厥,容納大量的草原部族。
異族安祿山叛亂,平定安史之亂后,大唐人口只剩下三成。
這導致五代十國之亂,我們漢人成為兩腳羊,差點亡國滅種。
大明收留建州女真,李成梁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要不是陛下崛起,漢人朝廷再次亡于異族之手。
這些王朝鎮壓百姓毫不留情,對于異族卻百般照顧。
你說他們是內圣外王,圣在何方王在何處”
楊正峰聽著宋康年的說法,他之前一直堅持的道理,轟然間破碎。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他確實能發現,歷朝歷代對于伏低作小的異族,當時的皇帝都給予這些異族很大好處。
楊正峰能想明白,這些皇帝主要是好大喜功,想在史書上留下來一個賢名,留下一個萬邦來朝的盛世。
他們這個做法,確實很難稱得上內圣外王。
楊正峰謙虛的求教道:“宋總督,咱們即將前往吐魯番城。
您要治理西北地區,請問您怎么用內圣外王的方法,治理西北地區。”
宋康年看到楊正峰服軟,他自信的說道:“我這些見解,那都是從陛下那里學來。
陛下是天生圣人,流露出一點點知識,都讓我們這些凡人受用一生。
內圣,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人好。
我們要找準自己的基本盤,打造堅實的基本盤。
我們的基本盤,那就是漢人。
西北二省局勢穩定之后,我會向朝廷申請,接收大量移民。
官府給他們土地,扶持他們形成相關產業。
學習南洋等地,給他們發放媳婦。
多項措施并舉,中原地區人口又極多,一定能拉來大量的漢人。
哪怕不是漢人,是已經漢化的土人。
在西北這里,他們就屬于漢人,而不是土人。
我們漢人不只以血脈決定民族的歸屬,還有文化。
官府為漢人極大的優惠,當地的蒙古和其他部族,他們必然會爭相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