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擴張之后,人少地多的情況更加惡化。
現在主流的百姓安于現狀,這也是蘇河沒有急劇向外擴張的原因。
等到工業占經濟比例上升,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傾銷地。
哪怕朝廷不想擴張,工業產生的強大力量,也會推動朝廷擴張。
大華王朝鼓勵百姓生育,底層百姓生存環境又比較好。
特別是福利待遇普及到鄉村。
生孩子,朝廷會給予獎勵。
養不起孩子,朝廷會幫忙撫養孩子長大。
百姓沒了后顧之憂,現在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
特別是普及到鄉的醫生,讓難產不再是絕癥,百姓生育的意愿很高。
每年新出生的人口,都在三百萬以上。
這些都是小娃娃,能移民的人口,等他們長大還有一段時間。
現在能作為移民的百姓,都是經歷過明末戰亂的人。
這些人數量有限,方便移民的人,早已經移民。
除了異族和天災,移民主要靠自愿。
近期的移民人數,已經在逐月減少。
社會矛盾降低,生活比較充裕,絕大部分百姓,都不想移民。
蘇熊都督聽到王仲策這么說,他眼神有些落寞。
這些資料都由各地官府掌握,他們軍方不涉及政務。
內閣不給他們通報,大都督府事前根本不清楚這個情況。
很多類似的情況,他們都是事后才知道。
蘇熊原先的計劃,那就是軍隊和往常一樣,繼續擴軍。
為了讓皇帝蘇河放心,怕他掌握的軍隊太多,有不臣之心。
他在剛才,還學習秦朝大將王翦的手段自污。
通過主動進攻當朝首相的方式,徹底讓文官集團厭惡他。
他也向外擺出一副蠻橫無理的軍人形象。
蘇熊這個手段很拙劣,他相信乾清宮大部分人都能看出來。
他只是通過這種手段,表明自己的態度。
現在看來,這種手段很有效。
這件事情對他自己的名聲,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
他不在意自己的名聲。
蘇熊都督心中也有些了解,王仲策強烈反對駐軍擴大規模的原因。
事情真像他說的那樣,沒有移民作為新血補充當地。
駐軍就變成了一只孤軍。
擴大駐軍規模,短時間能起效。
長時間必然會引發其他事端。
即便是這樣,蘇熊依然不準備服輸。
王仲策如果拿不出好政策。
軍方按照原先的計劃行動,對于長期穩定蒙古,沒有多大作用。
但對于短時間控制蒙古,還是很有效的方案。
至于今后怎么辦,那就交給后人的智慧。
王仲策介紹完之前的情況,他看著文武官員的表現。
文官大部分人不意外,他們都了解這個情況,做出傾聽的模樣。
武官很多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這個表情一閃而過,但王仲策看得很清楚。
大部分武官表情很快恢復,現在的表情,都是一副看笑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