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王仲策看到朝堂上這種局勢,他觀察著其他官員的表現。
哪怕是舊儒派的官員,都沒有想要阻止兩國締約的想法。
海貿給朝廷帶來龐大的利益,現在哪個官員阻止海貿,只能辭官歸鄉。
他站出來向著皇帝蘇河行禮道:“陛下,臣也認可聯合王國的實力,他們可以作為大華的伙伴。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全稱太過復雜,臣建議聯合王國簡稱為英吉利,也可叫做大英。”
蘇河看到百官在朝堂上的表現,他比較滿意。
很多官員經過這次使團覲見,他們對世界的局勢,也有了一定的認知。
他們知道世界的廣闊,而不是獨守在這片小天地。
蘇河看向安德烈,下達旨意道:“朕同意聯合王國的請求,大華與聯合王國建立外交關系,締結平等互惠的條約。”
他又看向王仲策吩咐道:“王愛卿提出的這個簡稱不錯,朕答應了。
締結條約這件事,朕交給內閣負責。
條約締結成功,由禮部提出人選,內閣選拔出駐英使節。”
聯合王國的簡稱,這是蘇河示意王仲策提出,今后翻譯其他歐洲國名,都會是蘇河熟悉的名字。
安德烈子爵聽完大華皇帝的話,他立刻鞠躬致謝。
聯合王國派遣他來到大華王朝的任務已經完成,他成為駐華使節,可以繼續完成國王的吩咐。
大朝會結束,很多官員下朝,都在討論著英吉利這個國家。
有些對西方好奇的官員,他們主動收集相關資料。
大華王朝最核心的官員,因為這件事情,認識到世界的廣闊。
安德烈子爵的事情,還沒有結束。
他在下朝之后,被大華官員邀請到文華殿的文淵閣內。
他要與大華的內閣成員,商討聯合王國與大華王朝締結的條約。
聯合王國的實力更低,安德烈子爵處于劣勢。
他據理力爭,為聯合王國爭奪著利益,但僵持不下時,他只能選擇退步。
他們經過數天的商討,締結了一份外交條約。
這個條約的核心只有兩條。
聯合王國與大華王朝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互派使節在對方國家建立大使館。
雙方開放各自國家的港口,商人可以自由前往雙方國家貿易,只需要繳納正常的關稅。
條約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兩國的關稅,關稅的結果對大華王朝比較有利。
安德烈子爵綜合考慮利弊得失,他在條約上代表聯合王國簽下自己的大名。
王仲策代表大華王朝,在條約上簽下自己的大名。
有了這份條約,大華王朝的商人前往歐洲,就有了一個立足點。
大華王朝之前想進入歐洲很困難,但有英吉利這個突破口。
大華王朝很快就能把影響力,擴展到整個歐洲。
王仲策還記得,他與皇帝蘇河討論歐洲局勢時。
皇帝蘇河曾經說過,歐洲諸國打了數十年戰爭,即將結束很可惜。
大華王朝如果能把勢力擴展到歐洲,那就要想辦法給雙方再添一把火,不能讓兩方的戰爭停下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