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看到這種情況,他松了一口氣。
電報機能吐出紙帶,那就證明它接到來自天津的消息。
哪怕是傳遞的消息殘缺不全,那也證明有線電報選擇的技術方向正確。
只要再堅持研發一段時間,早晚能看到可以傳遞信息的電報機。
秦書等到電報機停下來,他把紙帶撕下來,交給晉國公李鳳鳴。
李鳳鳴看著紙帶上的簡單信號,電報的編碼是他帶著參謀部的參謀編寫出來。
他不需要翻譯,直接看著這些信號,就能了解上面的信息。
李鳳鳴欣喜的說道:“陛下,有線電報發報試驗很成功。
這是河北巡撫王言虎發來的舉人名單。”
蘇河聽到這個消息,他欣喜萬分,高興的說道:“有線電報研發成功,這是國之幸事。
有線電報項目組,所有人爵位提升一級,每人獎勵一萬兩銀幣。
有線電報取得成功,大華王朝將會穩如泰山,任何一個地方的動向,都瞞不過朝廷的眼睛。
朝廷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調動全國的物資。
無論是外敵入侵,還是某地遭受天災,朝廷都能及時反應。”
蘇河知道,一個國家走下坡路,標志性的事件,那就是輸掉幾場關鍵的戰爭。
或是連續遭受到天災卻沒能有效救災。
大明王朝的敗亡,這兩方面都占了很大的比重。
有線電報出現之后,朝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全國的力量。
無論是調動軍隊抵抗敵軍,還是調動物資應對災難,效率都得到極大的提升。
秦書立刻向皇帝蘇河鞠躬道:“吾皇萬歲,臣代表團隊所有人,感謝陛下的賞賜。
我們團隊絕不會停止不前,會繼續研發電報技術。
臣感覺電報技術遠沒有達到極限。”
在場的所有大臣,聽到有線電報技術取得成功,他們都熱烈的鼓起掌。
魏王蘇虎好奇的問道:“我看到秦子爵敲電報機,這種工作很復雜。
新手未必能適應,信號敲錯了怎么辦。”
秦書雙手一攤,道:“敲錯信號,那只能敲下錯誤指令后,重新發送正確的信號。
信號缺失或錯位,都會導致信息殘缺。
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訓練好發報員,讓他們保證百分之百正確。”
首相王仲策走上前問道:“秦子爵,你研發的這個電報機,傳遞信息最遠能傳遞多遠,每一條信息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王仲策知道有線電報技術取得成功,皇帝蘇河肯定會在全國各地架設電報網。
他必須要問清楚電報機的效率和成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核算出建造電報網的預算。
秦書看了一眼皇帝蘇河,他看到皇帝微微點頭,這才向首相王仲策介紹道:
“我們現在的技術,每一條線路只能傳遞一路信息。
它不需要考慮多重信號的影響,但這也導致架設電報線路的成本急劇升高。
電報機運行的成本極低,只是人員成本和發電成本。
最主要的成本是電報網的架設成本。
每一條電報,我估算成本在一百文左右。
根據我們的測算,只要提高電壓,電信號就不會衰減太嚴重。
電信號能傳遞上千公里遠,還能保證信息的準確。
每兩臺電報機直聯的方式,這需要的成本太高,一般用于特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