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山和蘇鯉才會選擇找借口進京述職。
近水樓臺先得月,例如蔡國公吳杰,他遠在烏梁海,已經被所有人排除在外。
周方志語氣不急不緩的念道:“緬甸軍人殺戮我國邊民,緬王包庇兇手。
大華王朝的尊嚴,怎能被一彈丸小國挑釁。
祁侯蘇山統領第二軍和第六軍,消滅緬甸。”
蘇山聽到這個消息,他差點原地蹦起。
果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統領的部隊駐守在云貴川地區。
他麾下的部隊,最熟悉山地戰和叢林戰。
皇帝蘇河沒有選擇其他人,選擇由他擔任統帥進攻緬甸,就是看中他擅長叢林作戰。
蘇鯉聽聞這個消息,他臉上的精氣神消失了大半。
他反思著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沒做好,沒有競爭過其他人。
晉國公李鳳鳴聽完周方志宣讀圣旨,他建議道:“陛下,臣還和之前的想法一樣。
全國為這次戰爭服務,能動員的軍隊和物資數不勝數,小規模戰爭很難達成這種狀態。
臣經過計算,動員的物資還富余很多。
臣建議海軍拿下倭國,徹底消滅這個隱患。
臣經過這些年的觀察,倭國人極為隱忍,不可不防。
這次軍費充足,三路大軍都沒有海軍參與,也不利于海陸兩軍的平衡。”
蘇河有些擔憂的說道:“這次占領東南半島,已經是多線作戰,再把倭國列入目標。
朕怕顧此失彼,一旦某個戰場陷入僵局,很容易導致全面崩盤。”
蘇河讓三路大軍,全部統帥大華王國的王牌精兵進攻,就是防止戰事拖延太久,出現一些變故。
晉國公李鳳鳴自信的說道:“陛下,倭國已經是我們的碗中肉。
哪怕倭軍抵抗太激烈,陸軍短時間沒有攻下來,只要讓海軍封鎖海域,倭國也無法翻身。
陛下之前的想法,讓倭國陷入內戰之中。
他們真通過內戰,鍛煉出數十萬精兵。
那時我們再出兵倭國,付出的傷亡反而會比現在大。
倭國經過內戰,還會凝聚出共識,妨礙我們之后統治我國。”
皇帝蘇河仔細權衡出兵倭國的利弊。
晉國公李鳳鳴趁熱打鐵道:“趙王蘇熊和曹王李大壯,即將前往海外開國。
我們攻占倭國,可以把倭國具有抵抗意志的男人貶為奴隸,賣給兩王和其他準備開國的王爵,賺回軍費。
這樣我們統治倭國的成本,將會降到最低。”
皇帝蘇河權衡利弊得失,他最終聽取李鳳鳴的建議。
下達圣旨讓第二艦隊總督馮三秋負責攻占倭國。
蘇鯉統帥第五軍,協助馮三秋作戰。
蘇鯉聽完這道旨意,他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覺。
這次沒有競爭到東南戰場的統帥,但能帶兵消滅一國,那也是不少的功勛。
如果單以軍隊的規模而論,倭國的人數眾多,軍隊實力也很強。
他能獲得的功勛,都要好過蘇山。
圣旨宣讀完,蘇河面帶笑容看著眾位將領。
“朕希望你們都能達成作戰目標,平平安安返回京城。
只要獲得足夠的功勛,朕絕不會吝嗇封賞,有功之臣都能取得海外封國的機會。”
將領們聽到皇帝蘇河的承諾,他們摩拳擦掌,準備立下不朽功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