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看到文武官員陸續到來。
參與會議的文官主要有內閣和六部官員,還有旁聽的左都御史李元正、少府令韓佑哲等人。
武官顯得更加團結,他們都出自大都督府。
他們之中很多人,也陪同皇帝蘇河一起出行。
他們在路上,見識到了很多情況。
他們有些問題,已經思考了一路,準備在今天提出來。
皇帝蘇河先開口說道:“朕祭祀黃帝,把國號改為大華帝國。
朕稍后會頒布圣旨,正式更改國號。”
對于國號更改,文武兩派都非常支持。
大華的實力遠超立朝歷代,就應該有新的國號。
大華帝國這個新國號一出,他們都有希望名垂青史。
這種誰都開心,又不會觸碰他們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選擇阻止。
皇帝蘇河說完新國號,他把目光看向首相魏時鳴。
他們在旅途中,討論了一些遇到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適合由皇帝蘇河親自提出來。
首相魏時鳴在御前會議中提出,這些政策還有討論的余地。
皇帝蘇河親自提出,討論的氛圍就不太好,很多大臣都會唯唯諾諾。
會導致相關的政策失真,很容易出現罔顧事實,拍腦袋決定的政策。
首相魏時鳴看到皇帝蘇河的眼神。
他起身說道:“這次我隨陛下出巡,在各地見識了很多不好的情況。
如果這個問題,只是局限在某一個省,我已經發函給當地巡撫,限期他們解決這件事。
我遇到的一些共性問題,他們極有代表性,我拿到會議上與大家商討。
希望大家集思廣益,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首相魏時鳴把所有人目光吸引過來。
他這才緩緩說道:“我在各地都發現,很多官員為了政績造假,或是為了利益巧立名目收稅。
有的縣明明是歉收,他們卻上報朝廷豐收。
歉收朝廷會倒查原因,豐收朝廷會給主政官員獎勵。
一個縣造假,無關緊要,各個縣都造假,那就要動搖國本。
到時候必然會出現,百姓都快要餓死,朝廷卻看到全國豐收。
不想辦法賑濟百姓,還要消耗掉陳糧。
這種官員必須要打擊,堅決清理掉害群之馬。
我還看到比造假更為嚴重的情況。
有的官員想著天高皇帝遠,他們無法無天,竟然給百姓加稅。
朝廷已經把針對農民的所有稅,全部統一成田稅,稅收更是由稅務局負責。
有些官員卻膽大妄為,他們私自收人頭稅,還讓衙役直接收取。
這種傳統的稅目和收稅方式,讓沒出過遠門的百姓,分辨不出真假。
這種官員在全國,不知道有多少名。”
左都御史李元正起身說道:“現在的形勢很嚴峻,吏治崩壞的速度極快。
必須要及時處理這些貪官,才能整頓官場上的風氣。
但都察院現在人手不足,各省府都察院又容易出現官官相護的情況。”
內閣大臣曲向陽建議道:“這種問題,必須要靠加強監察解決。
再輔以宣傳,讓百姓了解真正的情況。
發現一批害群之馬,立刻就把它除掉。
都察院的人手不足,省府都察院又可能會官官相護,查不出什么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