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看不清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真以為現在的情況與大明后期一樣,皇帝的權力削減到極低。
哪怕是在大明朝早期,洪武皇帝朱元章想立誰為太子,都不需要詢問文官的意見。
更何況皇帝蘇河,根本不會被宗族禮法所束縛,他的想法也更加的天馬行空。
魏時鳴了解皇帝蘇河,他認定的事情,哪怕是滿朝文武反對。
皇帝蘇河也只會把滿朝文武全部換一遍。
國子監祭酒于文和與禮部尚書韓翠柏,在一間密室里商議對策。
于文和品著茶,緩緩的說道:“京城現在發生的大事,應該是王爺的手筆。
我接觸了許多官員,他們都擔心儲君空懸的危險。
這次風波應該能推動皇帝,正視立儲這件事。”
韓翠柏看著于文和,他們都是鄭王王仲策的心腹,新儒派的骨干,心學大宗師。
他點了點頭說道:“我觀察到的跡象,有好幾股勢力想要推動立儲。
朝廷現在的利益,都已經被各大勢力瓜分。
哪個勢力想要占據更多的利益,儲君是避不開的環節。
只有確定儲君是誰,各方勢力才會下重注,培養親近他們的儲君。”
韓翠柏嘆了一口氣,他感覺鄭王王仲策,給他們留下很棘手的局面。
這件事情走差一步,剛發展壯大的新儒派,就會分崩離析。
他們兩人商議著,有人推動朝廷立儲,他們怎么辦
于文和建議道:“陛下立儲,這是早晚的事。
我們不著急陛下什么時候立儲。
但我們必須保證,儲君是皇后王文君所出。
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打上王家的標簽,很難轉換門庭。”
韓翠柏聽到于文和的說法,他也點點頭,贊同道:“咱們不用著急,觀察朝堂的風向,隨機應變。
但我覺得,不要強調嫡子這個概念。
而是強調蘇蜀等皇子品德優秀,聰明伶俐。”
韓翠柏看得很清楚,皇帝蘇河對禮教的那一套很是厭惡。
他們不能采用禮教約束皇帝,防止弄巧成拙。
韓翠柏和于文和兩人商量著預桉,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大都督馮三秋,把大都督府的一二品大員,全部召集在一起。
他雙眼通紅,語氣憤怒的說道:“我發現某些人,最近有些不安分,這應該與那份謠言有關。
你們用心仔細想想,有些事情是我們武將能摻和嗎
皇帝陛下多次強調,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
你們想一想,數千年的歷史之中,所有敢插手皇帝立儲的武將,他們的下場是什么”
馮三秋都要被這些同僚氣瘋了。
皇帝立儲這件事,文官可以摻和進去。
他們武將,絕對要躲得遠一些。
武將手中掌控軍隊,他們參與到立儲,對儲君表示忠心,皇帝都會感到如芒刺背。
儲君一天沒有登基,他們都不應該表示出自己的忠心。
馮三秋認為,一位活得長久的武將,要有的基本素質。
那就是誓死效忠皇帝,誰是皇帝效忠誰。
有些武將聽著馮三秋的怒吼,他們全身都被汗水浸濕,他們差一點就萬劫不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