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前往非洲的鄭王,他這個文官出身的人,能否在當地活下來。”
魏王蘇虎等人,看著趙國軍隊軍容整齊,紀律嚴明,軍人的槍法還非常準。
這些人已經不再是新兵,都是非常熟練的老兵。
上過戰場的熟練老兵與毛毛躁躁的新兵,他們這些沙場宿將,一眼就能看出來。
魏王蘇虎看著趙國士兵的裝備,火帽槍他能理解。
子彈需要的加工技術太高端,以趙國的工業實力,根本沒辦法制造子彈。
退而求其次,火帽的制造,只需要有最基本的化工業。
大華培養的大學生,他們花費高價能招募。
只要不缺原料,火帽這種簡單的化工產品,哪怕是手工式生產,都能供應不多的軍隊。
火帽槍也是低端的后膛槍,它怎么看也比前膛槍的射速高。
魏王蘇河看不懂的情況,趙國的士兵,怎么會重新穿上鎧甲。
他跟隨皇帝蘇河起義以來,除了在早期穿過盔甲。
火繩槍大量裝備軍隊,盔甲就不在裝備軍隊。
魏王蘇虎把他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趙王蘇熊笑著解釋道:“這件事情很簡單。
盔甲的成本極高,它防備火器的能力又不強。
咱們在國內不裝備盔甲,那是因為對手也有火器,新兵補充又比較容易。
我們現在面對的土著部落,他們最先進的武器,也只不過是弓箭。
盔甲對于弓箭的防護,數千年的戰爭,證明它的實用性。
手下的軍隊,想要補充非常困難,陣亡一個都會讓我們極為心痛。
盔甲能保護士兵,免受土著部落的攻擊。
穿上盔甲的性價比極高,當然要大量裝備盔甲。”
趙王蘇熊的這一番話,讓魏王叔虎等人意識到,他們以往的經驗,不能套用在美洲這里。
必須要根據這里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戰略與戰術。
他們在趙國軍營參觀,吸納趙王蘇熊用血與淚總結出的經驗。
他們在軍營之中逗留很久,大有收獲之后離開軍營。
他們一行人趕往趙國的碼頭。
趙國還是太小了,只有黃金城這一座城。
城外最重要的地方是金礦,趙王蘇熊不準備帶人參觀軍礦,碼頭是第二重要的地方。
他們走在道路上,看著道路兩旁開括出的農田。
士兵們看押土著奴隸,他們正拖著鋼制犁在翻耕土地。
趙王蘇熊提醒道:“我這里較為干旱,河流也比較少。
比較適合種植土豆和玉米,這是我們現在的主食。
不知道你們的國家,土地比較適合種植哪種作物。
我建議你們先種植土豆和玉米,如果山地較多,再加上紅薯。
這三種作物不挑地,哪怕是長時期的干旱,只要人能存活,這三種作物就能存活。
拿出一些地塊,試種一些小麥和水稻,觀看這些作物的產量。
開局一旦種錯糧食,那需要從其他地方購買糧食。
美洲這里的糧價,那可是有價無市。
出再多的錢,現在都買不到糧食。”
他們走過農田區域,前方是小丘陵。
丘陵上面,有著用玻璃搭建的溫室大棚。
祁王蘇山對這里很感興趣,他準備建國的地方,丘陵和大山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