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移民,發放一只槍,完全可以做到。
這就意味著,移民組建的村落,只要有一兩百持槍的青壯,就無懼當地的土著部落。
閩王張瑜亮拿起這支燧發槍,激動的說道:“好,非常好。
手里握著火槍,才能增強移民的底氣,讓他們無懼這里的土著。
軍隊只能保證消滅,大規模的土著部落。
幾十人上百人的小部落,不值得出動大規模軍隊,必須要依靠移民自己的勇武。”
閩王張瑜亮想起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追問道:“我們會不會有槍無彈,黑火藥的技術簡單,但它也需要硝石硫磺等材料。
我前幾天查看相關資料,我們還沒有發現硝石硫磺礦。
沒辦法生產黑火藥,制造出來這些燧發槍,那也是樣子貨。”
鄭王王仲策開口解釋道:“非洲這么大,不會缺少各種礦產。
只不過金蘭城周邊,沒有發現重要的礦產。
我們這里與大華南洋總督府距離很近。
那里有著多座活火山,盛產硫磺。
我們已經采購大量的硫磺,硝就用堆肥法,足夠我們使用。”
閩王張瑜亮了解到這種情況,他就決定今后除了打下開羅外,必須要在資源豐富的地方建成。
這種重要的礦產,都要依賴外界,他的國家走不遠。
金蘭城的工廠,可以生產出大量的火槍和各種機械農具。
三位王爺開始引導移民,陪同軍隊一起向著周邊探索。
鄭王王仲策開始探索金蘭半島和金蘭城西南部地區。
閩王張瑜亮和晉王李鳳鳴聯合起來,開始向尼羅河流域探索。
一條直比長江稍遜的大河,自南向北流淌。
張敬芳看著帶隊順流而下的卞玉和。
他們分別領著五萬人從金蘭城離開。
他們這一路穿越熱帶雨林,指揮奴隸和移民從茂密的雨林中,開辟一條前往北方的道路。
遇山開山,遇水搭橋。
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開出一條可供通行的道路。
讓金蘭城的人員和物資,能順著這條道路流通。
他們付出數千條人命的代價。
張敬芳找到阿拉伯商人所說的尼羅河。
他在尼羅河上游,選擇合適的地方建立城池和村莊。
張敬芳與卞玉和合作的流程到此為止。
卞玉和繼續帶隊,乘坐他們在附近建造的木船,南下尋找適合建成的地方。
張敬芳從卞玉和口中了解,閩王張瑜亮讓他在尼羅河中游,建立一座新城。
閩王張瑜亮要以這座城為根基,拿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的開羅。
對于這件事,張敬芳那是堅決支持。
他這一路有著軍隊護航,也遇到一些當地的大型土著部落。
他明顯能看出來,他們麾下的軍隊與閩王麾下軍隊,有著極大的差異。
閩王張瑜亮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起來,這樣他們就能安穩的在這里發展,不需要擔憂這兩個龐然大物。
張敬芳回過神來,繼續看著漸漸成型的城池。
這座城由他帶領五千多移民和兩萬名奴隸,建造在尼羅河岸邊。
他帶領的其他移民,全部散播在城池周圍,開墾屬于他們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