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百姓安居樂業,我們華夏百姓,一向是遵守秩序。
只等到王朝末期,這些遵守秩序的百姓無法活命,他們才會選擇通過造反,建立新的秩序。
這些遺老遺少,他們在大明朝時,都是一群廢物點心。
更何況是今時今日,他們無法掌握任何權勢。
朱由檢的后代,還是要緊盯著,他們的身份太敏感,會有野心家通過他們做文章。”
皇帝蘇河認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華帝國已經度過剛建立的不穩定時刻。
現在大華帝國的繁華程度,真的有影響造反,他都拉不起來一支造反的隊伍。
大華皇家陸軍駐守各地,也不害怕起義軍的出現。
海外總督府這幾年不斷有舊勢力和土著聯合起來造反,全部被當地駐軍鎮壓。
大明皇室數百萬人之多,再加上大明的王公貴族,人口達到數千萬,大部分都是底層。
即使這些人真的出現問題,也不用大肆殺戮,只需要把他們移民到藩屬國,就能輕松解決問題。
對于這些人來說,移民就是最為嚴苛的流放刑罰。
皇帝蘇河在乾清宮,召見禮部右侍郎褚盛。
這是大華帝國第一任駐英大使,也是大華帝國唯一一位進行正常外交活動的大使。
倭國大使李知恒,他算不得是正式外交人員。
褚盛進入到乾清宮,看著高坐在龍椅上的身影。
他之前在重大活動里,多次見到過皇帝蘇河的身影。
卻從來沒有離皇帝蘇河這么近的距離。
褚盛立刻上前一步,鞠躬行禮道:“微臣褚盛,拜見陛下。”
皇帝蘇河把褚盛的奏疏放在一旁,道:“褚愛卿,免禮平身。
來人,賜座。”
褚盛看到一名小太監,手腳麻利搬過來一張椅子,放在他身前。
褚盛激動萬分,陛下對他的禮遇,讓他很是意外。
士為知己者死,他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報效陛下對他的認可。
褚盛已經貴為正三品的禮部右侍郎,他在前往禮部時,還有比他品級低的禮部官員,不尊重他這個上官。
禮部很多官員,都不認可外交的重要性,反而說褚盛是靠熘須拍馬升上來的。
陛下的這一番姿態,那就是對褚盛的工作很認可。
皇帝蘇河看到褚盛坐下,道:“朕已經看過褚愛卿的奏疏,上面寫的觀點很新穎,讓朕看過之后大開眼界。
你在英吉利當大使,一定非常了解歐洲的情況。
我今天就想從褚愛卿口中,詳細了解歐洲的局勢。”
褚盛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他向皇帝蘇河要了幾根彩筆和一份世界地圖。
在世界地圖上,畫出了很多國家的疆域。
褚盛在這個過程,他以簡練的語言,介紹歐洲這些國家復雜的關系。
皇帝蘇河認真傾聽,他看著漸漸成型的歐洲地圖。
這跟他印象中的歐洲地圖,差距非常巨大。
有的國家還沒有出現,有的國家早就沒了蹤影。
未來世界重要的一極,德意志帝國還沒有出現,那里只有一群德意志諸侯,普魯士也不是最強大的諸侯。
皇帝蘇河對于這個時代,歐洲很多錯誤的認知,也被褚盛給糾正過來。
英吉利正在陷入內亂,王黨和議會黨已經大打出手。
議會現在的目的,也只是想約束君主的權利,而不是徹底把君主踢出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