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冬季漫長,按照傳統觀念,就是一片苦寒之地。
各國流放犯人,才會選擇燕國這種情況。
燕國這種武德充沛,資源還貧瘠的苦寒之地。
權衡利弊之后,最堅定的主戰派,那都不會選擇向北進攻。
他們也知道,燕國人口太過稀少,自保有余,沒有實力對外進攻。
秦國公蘇敬鴻對于燕國的事情,他只是一筆帶過。
有一定軍事常識的人,他肯定不會把主攻方向選在燕國。
燕國只需要派出兵力牽制騷擾,把時間拖到冬天。
趙軍就會因為嚴寒的天氣,造成大量非戰斗減員,士氣會因為苦寒的環境,逐漸崩潰。
秦國公蘇敬鴻拿著教學棍指著趙國南部與襄國北部,這一片五顏六色的區域。
他語氣輕松地說道:“因為歷史原因,我們趙國與襄國之間,形成了一片三不管地帶。
這個地方滋生大量的罪犯,不利于趙國的安全。
我們趙國要保衛自己國民的安全,必須要處理這些毒瘤。”
在場的趙國諸位官員,都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只要看向地圖上標注的資源。
任何一個人都能得出來,趙國必定要向南發起進攻。
北方是一片苦寒之地,還有著燕國這個硬骨頭。
南方卻是大大小小的城邦,他們的實力很弱。
最關鍵的一點,南方靠近熱帶。
這里不只能種植水稻,還能種植橡膠、水果。
哪怕這片土地上,一點資源都沒有,只為了拿下這么多肥沃的土地,打一場戰爭完全不虧。
趙國南方這些城邦國,他們都是帝國各大商會與家族建立。
哪怕是有一些從底層出身的開拓團建立的城邦國。
建立國家的這群人,也會被這些商會與家族搞分裂,最后丟失所建立國家的掌控權。
開拓團建立的國家,現在也只有燕國一直存活下來。
這些商人與家族,他們遇到比自己強的人,那就會變得極為軟弱。
趙軍進攻時,哪怕是遇到一些硬骨頭,數量也不會太多,趙軍的傷亡能夠控制住。
秦國公蘇敬鴻看到有部分官員,他們的臉色微變。
這些官員全部是與趙國南方那些小邦國,往來密切的官員。
他們在那些地方,有著龐大的利益。
當國家的利益與某個家族的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人的選擇無法預料。
趙國對于這個情況,早就做好了準備。
這次大朝會之后,作戰命令就下達給前線軍隊。
趙國早已經準備好戰爭,今日的會議只是通知這些官員,讓他們別有恐慌的情緒。
秦國公蘇敬鴻已經爭取到前線軍隊的統帥。
這場必勝的戰爭,可以讓他向著儲君的位置,前進一大步。
這場戰爭,趙國大都督府一致認為,這是一場必勝的戰爭。
趙國首相程德佑看到趙國大部分文官聽到這個消息,表現的還不錯。
大都督府的那群人,他們不會懼怕戰爭,一直在渴望戰爭。
這些人了解到戰爭即將爆發,他們都露出興奮的神情。
他作為首相,指導一部分官員,他們在內心中懼怕戰爭。
這些人分為好幾種,有的人害怕大都督府做大,自己失去了現在的權力。
有的人擔心戰爭失敗,趙國承受不住這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