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官營還是民營,造船廠、鋼筋廠、各大機械工廠的效益都不好。
這是鋼鐵采購的大戶,他們的采購量幾乎腰斬。
沒有足夠的訂單,鞍鋼只能關閉煉鋼爐,要不然也是浪費。
練出來的鋼鐵如果無法賣出去,堆在倉庫中會慢慢銹蝕,這就是在浪費帝國的資產。」
太子蘇蜀對于這種情況也有所預料。
經濟危機產生的本質,那就是生產過剩。
工廠太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找不到足夠市場消化,這樣就出現經濟危機。
隨著危機的傳導,整個工業產業鏈上的所有公司,全部都會受到波及。
鋼鐵廠是處在較為上游的公司,他們受到的波及更嚴重。
汽車很快進入到鞍鋼的廠房里。
鞍鋼總經理趙大勇帶領太子蘇蜀等人參觀鞍鋼的各大廠房。
他們站在厚重的鐵門外,透過小玻璃窗,看向煉鋼廠里面的情況。
鞍鋼總經理趙大勇介紹道「鞍鋼工廠已經完成電氣化改造,大量的電機與控制開關,介入到煉鋼的各個環節。
之前工人需要用絞盤,帶動煉鋼爐移動。
現在只需要按下按鈕,電動機就能帶動煉鋼爐移動。
電動機更穩更精準。」
太子蘇蜀看到煉鋼車間不只有工人在忙碌,還有技術人員,拿著記錄本正在記錄資料。
他對于鞍鋼這個表現很滿意,贊許道「立足現在,面向未來。
鞍鋼哪怕是現在困難一些,也不要停止技術探索的腳步。
民營那些鋼鐵廠,根本就沒有技術積累。
他們只能冶煉質量不穩定的鋼材和生鐵。
鞍鋼能在經濟危機中,還維持著一定的市場,那就是鞍鋼有著獨門的合金鋼。」
趙大勇聽到太子叔叔的贊揚,他激動地說道「太子殿下,技術立足是我們鞍鋼傳承的信念,鞍鋼人一定會繼續堅持。
現在合金鋼技術,不像化學那樣,可以依靠反應式指導生產。
我們研究出的耐寒合金鋼,那就是在一爐鋼材混雜了一點雜質。
其他的鋼鐵廠偶爾發現他們練出一爐好鋼,那也無法復原。
我們鞍鋼煉鋼卻有著詳細記錄,可以把它復原出來。
還能形成經驗,讓技術人員探索類似種類合金鋼的冶煉。」
太子蘇蜀很滿意鞍鋼的做法,他把第一站設立在鞍鋼。
那就是因為鞍鋼足夠典型,宣傳鞍鋼精神,可以讓迷茫中的公司,找到前進的方向。
經濟危機也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
能度過經濟危機的公司,那都是百里挑一,極為出色的公司。
太子蘇蜀又繼續參觀鍛鋼車間。
工廠之中五千噸的水壓機,像揉面團一樣擠壓著堅硬的鋼鐵塊。
鋼鐵塊擠壓成條狀鋼,經過多道工序之后,變成了通用鐵軌。
太子蘇蜀看著剛剛出廠,表面泛著金屬光澤的鐵軌。
他感慨道「現在制作鐵軌,工序都要這么復雜。」
工部侍郎趙世衡介紹道「太子殿下,帝國之前的鐵軌,只是普通的鋼材。
鐵軌的硬度要比火車輪的硬度更高。
火車輪比較容易更換,磨損之后可以快速換新。
鐵軌一但磨損,想要更換新的鐵軌,鐵路必須要停運,更換起來也極為麻煩。
火車技術升級非常快,帝國早期的鐵軌已經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