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可敬知府本想安穩度過太子殿下前來視察這件事。
沒想到在他最為擔憂的鞍鋼工廠沒有出事,太子殿下隨意走訪工業區,卻暴露了一件大事。
帝國在很多事物,都是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
特別是帝國最重視的收稅問題,不再交給當地官府負責。
帝國設立由皇帝直管的稅務總局,負責稅務的征收工作。
稅收的制定,之前也由稅務總局負責。
但稅務總局搞出幾個典型稅案,弄得一地雞毛之后。
制定稅收數目與種類的權力,交給議會制定,皇帝陛下許可之后,稅務總局負責執行。
楊大富楊老板剛剛所說的商品流通稅,這是地方巧立的名目,收取相應稅費。
前朝時,這個行為叫做征收苛捐雜稅。
這是每一位官吏,都必須要掌握的能力。
這樣收上來的稅,那可不是國稅,全都進了官吏的個人腰包。
朝廷卻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的稅務,絕對不允許增加稅種和金額。
于可敬知府知道這件事,絕對不能善良。
他所預料的沒錯,太子蘇蜀聽完這個消息,立刻仔細詢問楊大富所交的稅款與雜費。
楊大富能開這么大的工廠,他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他可能不知道太子蘇蜀,但絕對能看到這人非同尋常。
楊大富剛才所說的話,畢竟是他故意這樣說。
他的工廠破產,心中有很多的怨氣。
他已經決定撤離工業區,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把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抖出來。
太子蘇蜀仔細詢問楊大富,他每個月要多支出八千兩銀幣的稅款。
這些多出來的稅款,全部都是苛捐雜稅,沒有入國庫,而是被官吏瓜分。
經濟危機出現之后,朝廷一年降了三次稅。
鞍山府這里的稅卻一分都沒有降,這就是變相的增稅。
太子蘇蜀了解到這個程度,他冷笑道「好,真是太好了。」
帝國經濟不景氣,大蕭條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工業發展不平衡所導致。
商人們擁有工廠,拿走了絕大多數利潤,只把少數利潤留給工人。
工人賺到的微薄工資,無法滿足他們購買工廠產品的需求。
大量的工業產品積壓,這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但各地官府的騷操作,必然也是一劑強效的催化劑。
太子蘇蜀略帶氣憤的語氣說道「把這里的消息發給都察院和稅務總局,讓他們組成聯合調查組,嚴查這里的情況。
我會持續跟進這個問題。」
于可敬知府聽到太子蘇蜀已經下達命令。
他雙腿都在微微顫抖,如果現在能辭官,他肯定會選擇辭官歸鄉。
都察院下來調查一件舉國關注的案件。
他會把所有事情調查的清清楚楚,會把案件辦成鐵案。
很少有官員能經受住仔仔細細的調查。
太子蘇蜀又詢問楊大富破產的經歷。
他了解一番之后,就讓楊大富去做自己的事情。
于可敬知府看到太子蘇蜀神色不好,他在一旁建議道「太子殿下,我們要去稅務局那里嗎?」
太子蘇蜀擺擺手道「這件事情交給都察院處理就好,我就不要越俎代庖。」
他現在已經不親自下場處理有問題的官員,只需要督促有關衙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