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同鄉全部在一起工作,周圍有熟人在照顧。
要不然前往這些無人區工作,危險性實在是太高了。
還有一點,我們這些技術工人干力工的活。
掙到的錢少了許多,這還不算是最難受
的事情。
我們怕干不好力工的活,前去工地又無法回家,只能從頭開始學。
最為關鍵的一點,朝廷沒有說明怎么發工資,大家都害怕這是在招免費的徭役。
服徭役那還不如在家領救濟糧。」
太子蘇蜀聽到李山林的擔憂,他都沒想到工人會擔憂這個問題。
他們這些在中樞的人,確實不了解底層的百姓在擔憂什么問題?
太子蘇蜀解答李山林工人的問題的同時,示意旁邊人記錄這個時刻。
這幾個問題要登報展示,打消大部分人的顧慮。
「朝廷招募工人,絕對不是在服徭役,根據工種與工作地點的不同,工資都不一樣。
朝廷招募工人的具體工資情況,隨后會在報紙上刊登。
技術工人更應該加入朝廷的工程。
例如你這樣的機修工,就可以修建工地損壞的機械,工資待遇不會比現在還低。
修建鐵路都是數萬工人一起行動,在工地會形成一個個工人小鎮。
不只是有官府入駐,還有商人售賣各種商品。
一些大型聚集點還會通電話,可以與家人隨時聯系。
不要把工作的地方當成無人區,僅靠幾個人怎么能修鐵路。」
李山林聽完解釋之后,他有些糾結的說道「我聽完大人的解釋,都想去修鐵路,更何況那些失業的工友。
我們這些人,就是沒有權威渠道了解朝廷的政策,才會出現這么多的誤解。」
太子蘇蜀經過與李山林的交談,他也知道朝廷在宣傳上,做得極差極差。
他詳細了解之后,這才知道大部分工人只上過小學和夜校,他們能認識大部分文字,也能進行常規文字的讀寫。
但他們大部分人不喜歡讀報紙,寧可去聽舞姬唱曲,也不會選擇買一張報紙讀一讀。
他們平時獲得消息的渠道,主要是坊間的議論。
太子蘇蜀這才認識到問題的所在,朝廷公布大多數政策,都是通過報紙傳達。
報紙在底層百姓的影響力不算高。
他們受困于信息傳遞的速度與精準度,這才沒有了解到朝廷希望傳達的消息。
太子蘇蜀結束問話,他走在工業區中。
大部分的廠房靜悄悄,沒有機器在工作。
現在不是蒸汽機時代,看不到各個廠房在冒黑煙。
但精確又穩定的電動機,已經取代蒸汽機。
已經無法通過某個工廠冒黑煙的程度,判斷這個工廠的規模。
一家蒸蒸日上的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必定會響徹不停。
太子蘇蜀現在只能聽到電線桿子上的鳥叫聲。
帝國的這次大蕭條,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每日因為各種原因破產的公司足足有上百家。
太子蘇蜀在過工業鼎盛的時代長大成人,他之前以為帝國的盛況一直能持續下去。
經濟危機的出現,讓太子蘇蜀知道即便在盛世,矛盾也在不斷的積累。
國家無法解決矛盾,這個矛盾必然會爆發。
他現在只能想辦法,讓帝國盡快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