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讓襄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緊緊跟隨趙國的發展,絕對不能讓趙國甩開襄國。
襄王蘇振興看著毫無危機感朝臣,他一揮手讓值班的太監,給朝臣們分發報紙。
他語氣不善的說道“你們不要只關注國內的事情,帝國大型報社的報紙,每天要讀一讀。
至少要知曉各國都發生哪些大事。
頂尖的智者只從有限的信息,就能推導出未來局勢的發展。
我們做不到智者這種程度,但關注最新的信息,有利于看清楚當前的局勢。
本王現在給你們時間,看一看華聯社國際板塊的頭版頭條。
看完之后,談一談你們的看法。”
襄王蘇振興成功拉攏軍方之后,他看著這些之前為了穩固地位,拉攏的文官家族,越來越不順眼。
軍方將領能為他打仗,為了應對北方趙國和南方曹國的威脅。
襄國必須要實行重軍政策,軍方勢力的崛起,哪怕是襄王蘇振興都不能阻擋。
他還要推動軍方勢力快速成長。
但這些文官家族,漸漸有門閥士族的傾向,已經開始侵蝕他這個國君的權力。
蘇振興準備趁著這個機會,清理襄國的朝堂。
這些毒瘤清理掉,襄國才能更好的發展。
精通打仗的將軍不好找,治理國家的文官,那是數不勝數。
科舉出身的平民子弟,他們早已經看不慣世家的人占據高位。
襄王蘇振興清理世家,會得到平民官員的支持。
他已經暗中考察多位平民出身,又沒有投靠世家的官員。
這些人因為沒有經歷過太多的鍛煉,治國的水平很稚嫩,但他們忠君體國,能夠百分百執行國君的命令。
只是這一點,就足夠讓襄王蘇振興下定決心。
襄國戶部侍郎李可敬看完報紙上的內容,他站出來無奈的說道“王上,我們襄國沒有能力學習趙國的辦法。
趙國學習帝國的政策,他們通過發放救濟糧的方式,解決底層百姓生存的難題。
再通過建設大型工程,解決國內企業停產的問題。
但現在的情況,主要是國庫沒錢了。
無論是救濟糧還是大型工程,都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銀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庫沒錢,我們沒有任何辦法。”
襄王蘇振興看著戶部尚書李可敬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這位是紅河李家的家族,襄國最大的世家之一。
他也是當年推動襄王蘇振興上位的勢力之一。
襄王蘇振興冷笑道“襄國在西班牙王國手中時,他就是最大的白銀生產地。
華夏早期的外國銀幣鷹洋,就是在這里生產。
襄國有幾十座大型銀礦,每年挖出的白銀就有上千萬兩之多。
這還是我們控制白銀的產量,害怕生產白銀太多,導致銀幣的價格縮水。
你現在和我說,國庫里面沒錢,你這個戶部尚書,究竟是怎么當的。
國庫里面的錢,是不是都被你貪污了。”
戶部尚書李可敬立刻跪下叩頭道“王上明察,老臣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