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知道,弱小就會挨打。
在這個強者林立的國際環境,弱者根本沒有話語權,只是受欺負的對象。
讓百姓重新恢復信心很簡單,那就是向百姓表明,朝廷有足夠的實力保護他們,讓他們不必恐慌。
百姓不知道非洲大沙漠穿越的難度,百姓不知道我們在沿海和越水河畔的布置。
百姓不知道精銳與新兵實力的差距。
百姓只是看到,各國紙面上的數據。
其他國家動不動十幾萬二十萬大軍。
我們才兩三萬軍隊,按照百姓樸素的觀念,誰勝誰負一目了然。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唯有增強軍方的實力。
現在歐洲各國都極具擴軍,我們越國必須跟隨。
臣認為至少要擴軍到十萬人,才能在未來保證越國的安全。」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因為建造越陽城和大規模移民,國庫現在已經空了。
絕對無法支持十萬人規模的軍隊。
不說這種規模的軍隊,每日消耗的彈藥,就是軍隊的吃食,那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戶部侍郎翟松原等到崔文武話音剛落,他立刻焦急的站起身反對。
遷都與新建首都就花了數千萬兩銀幣。
這直接把越國辛苦數年,積攢下來的家底耗光。
現在軍方還想大擴軍,國庫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銀幣。
大都督崔文武的發言,直接引發了文武兩方官員的互噴。
軍方一系的官員,他們當然希望增加軍方的實力。
只有軍方的實力增加,他們才能建功立業更進一步。
文官一直想要限制大都督府的權力,他們掌控國家的權力。
文武相爭,這是各國必定會出現的局面,也是各國君主放任這個局面的出現。
文武一條心,君主就要渾身顫抖,害怕自己成為傀儡。
只是有的國家君術手腕高超,文武兩方勢力較為平衡。
大部分國家都是文官或是武將占據上風。
越王白元貴是將領出身,他會下意識的偏向大都督府,但卻沒有打壓文官。
越方一系官員占據上風,但卻無法碾壓文官。
文官平時內斗的厲害,但面對軍方的打壓時,他們立刻團結在一起,共同應對軍方的威脅。
越王白元貴看著文武兩系官員吵架,他卻沒有制止這些人。
一般的情況下,文武兩地的官員只是延遲激烈。
但涉及到重要的利益分配,他們必定會大吵一架。
吵架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利益分配的過程。
只會胡攪蠻纏的官員,無法參與決定越國命運的會議。
越王白元貴看到文武兩方官員吵的差不多。
咳咳!
他輕咳了兩聲,看到兩方安靜下來。
越王白元貴語氣嚴肅的說道:「諸位愛卿,你們都是國家重臣,像市井無賴一樣吵架,這成何體統。
如果不是事態緊急,我早已經讓殿前侍衛把你們清出去。」
越國眾多大臣,齊齊起身鞠躬行禮。
他們齊聲說道:「臣有罪。」
這個整齊劃一的動作,一看就不是第一次這樣做,都已經非常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