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虹橋機場。
隨著兩架飛地先后落地,兩撥特殊的客人也先后抵達。
關洪安、張援朝等14位專家,推著行李箱走出了,背后還有近10名隨行人員,“蓉飛”專家團總計24人抵達。
一行人一出來,就有復大的接待人員迎了上來,一個一身正裝,二十歲出頭的姑娘舉著牌子。
“請問是蓉飛的專家一行么”
蓉飛這邊也并非全是老學究,也分出一人對接,兩邊態度都很熱情,寒暄了一陣后帶著朝停車場的方向走。
關洪安張望了一下,說道“總裝的那些人呢”
這次會談,總裝也主動參與了進來,只不過是從不同的地方出發。
作為“蓉飛”人,他們和總裝可以說經常打交道,相當于蓉飛的甲方之一。
那個女生說道“總裝部的幾位航班提前到達了,他們有自己的接送車輛,目前已經在去酒店的路上了。”
關洪安點點頭,又問道“老牟呢小周呢”
女生笑的很有親和力“您別著急,他們都在酒店等著呢,晚上的晚宴也在那里,您一會兒就能見到他們。”
年紀大了,關洪安對于這種接待宴請不是很感興趣,只想快點坐到會議室里舌戰群儒。
但復大也不可能不安排接風宴,關洪安只能點點頭。
車庫內,一輛高級大巴,載上了眾人,朝著楊樹浦區而去。
點完人頭,轉身和那女生說了一句“實到23人,讓那邊把房卡準備好。”
大巴中后方,關洪安對窗外的景色漠不關心,掏出自己的保密電腦,打開了里面的文件,思索著明天該提出哪些問題。
他身旁一位是穿著老干部套裝的60多歲男子,一邊打開手機查短信,一邊說道。
“老關,那位小周是什么樣的人”
關洪安眼睛看著屏幕,隨口說道“我只見過一次,基礎很扎實,不能按照一般的學生水平看待,是個天才吧。”
“我不是說科研方面,而是人的方面。”
關洪安眨了眨眼睛“感覺人挺好的。”
上次注意力都放在那片“膜”上了,只留下了一個“人還怪好的嘞”的印象
“你這等于沒說啊。”
這次雖然忙前忙后的都是復大的力量,但實際洽談主體,還是那家成立了不到一個月的“復瑞科技”。
說實話,蓉飛還沒有和這樣“又小、又新、又個人”的主體合作過。
關洪安瞥了對方一眼“這就不是我們專家團考慮的事情了,我們只討論技術和設計,之前會議上早已經論證了可行性,至于合作方式,就是你們要研究的事情了,反正必須拿下”
這次蓉飛來的除了專家團隊,還有負責洽談的人員,眼前這位就是其中拿主意的。
職務是蓉飛產品開發部主任,林廣榮。
職級和重要性非常之高,這次親自殺了過來,可見蓉飛對于“四象結構”的渴望。
在之前的可行性的論證中,最理想的結果下,如果采用“四象結構”進行智能復合蒙皮,隱身性能可以輕松達成“五代機指標”,就連機身重量,也能減輕13。
隱身性能不用多說,機身重量減輕,則意味著推力比增加,動力性能增加,作戰半徑增加
并且因為四象結構的半導體性質,在智能蒙皮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改善飛機的電控布局,當然這部分工作更復雜,被排在很后面,可能會在迭代中才逐漸嘗試。
原本因為“隱身”和“動力”不達標,被卡在最后一步的“殲10改”,可以說被加上了最后一片翅膀。
直接起飛了屬于。
專家團的一致意見
我不管我就是要我非常要
林廣榮點點頭“放心,這么重大的技術突破,排除萬難也要拿下,我還要和總裝那邊的人碰一下,最好力往一處使。”
以蓉飛總裝的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