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的兩天里,周瑞的步調放慢了很多,每日除了刷書刷經驗,就是去制圖室畫圖。
工程學一帶來的提升,正是是現在最需要的,他的圖紙繪制、設計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并且動手能力也加強了不少。
這是基礎學科詞條所無法比擬的,可以直接在應用層面體現出來。
所以他想盡快拿到工程學二、三,最好在離開前能拿到四,這對殲20項目的影響絕對很大。
到時候屌的一批
你以為我是大學生其實我是科學家
你以為我是科學家其實我是工程師
說來有意思,來到919廠之前,蓉飛乃至周瑞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介入程度會這么深,這么腳踏實地,這么接地氣。
幾乎是和蒙皮組在并肩作戰,而不是單單起指導作用,在后面叉著腰指點。
蒙皮組的工程師們,也漸漸忘記了這是一個科學家老總來著,王德一天周哥周哥的喊著還不知道自己被誰舉報的,小嘴兒和抹了蜜一樣,雖然年紀比周瑞大。
兩天后,919廠的材料部調來了所需的東西,由于涉及新基材新工藝,周瑞又換回了科研工作者的身份,白大褂一披,鉆進了實驗室里,和牟老他們一起盡快攻克新材料。
實驗室又埋頭搞了三天,大師時間后的第六天,周瑞帶著全新的材料,回到了03廠房。
安全帽一戴,車間最帥的螺絲仔又回來了
03號廠房里,柴連俊、曲韜、俞樹他們算被周瑞帶歪了,這幾天也是在天天打磨工藝,苦練手藝活,也是和蒙皮組打成了一片。
見周瑞王者歸來,紛紛圍了過來。
“這就是新材料么”
這次周瑞帶回了三份新材料,一個是雙面3四象,一個是高強度bi四象,最特別的是線路層的
陶瓷纖維膜。
說是膜,其實更接近于骨片的質感。
這些陶瓷材料可塑性不如柔性材料,但先切割后沉積的工藝方法,臨時弄出來的也足夠模具上實驗一把了。
周瑞來到了工作區側面的模具邊,這個模具大概兩米長一米寬,其表面外形模擬的是殲20座艙外殼靠下的部分。
可以看做是殲20的肋巴骨
做的頗為精細,幾乎相當于真框架上切割下來的一塊。
周瑞拿出自己畫的圖紙,戴上手套,說道“柴連俊、曲韜、王德,過來搭把手。”
俞樹道“我呢我也幫忙”
“那你舉著圖紙吧。”
“”
首先是“線路層”。
周瑞將裁剪好的陶瓷材料,以貼合表面的方式覆蓋在模具上,并且鑲嵌在各個傳感器上,這個模具上面有六個傳感器,全部被“骨白色”的新材料連接。
由于被設計為線路模樣,全部貼完后,模具上像是加裝了一塊白玉材質的“電路芯片”,有著獨特的科技美感。
柴連俊忍不住道“帥氣這線路感和星球大戰一樣,做成涂裝也牛逼啊”
周瑞校準了所有連接點,又測量了接縫的精度符合技術要求,就讓俞樹打開了電源。
一陣魚鱗般的波紋后,線路層材料瞬間變為了鏡面色,幾個傳感器也全部正常工作。
所有人一起測試了各個傳感器的電壓是否穩定。
得到的結果是非常好
周瑞舒了一口氣,這一步成功,就說明這個思路的底層邏輯沒問題,即便以后改方案,線路層的設計也可以保留,乃至整合更多的內部線路到外側,為機體內部騰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