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周瑞兩世第一次坐頭等艙,但時移勢易,他已經不會因為這種小事有多興奮了。
反倒是一直觀察著機艙內和窗戶外的飛機結構,思考著民用機和戰斗機的區別。
都是飛在天上的東西,只是設計思路和難點完全不同。
目前國產民用機,或者說國產大飛機,還連影子都沒看到,清一色是被波音、空客。
“造不出自己的大飛機”,也是比較常聽到的抱怨。
當然了,其實這個世界上能造民用大飛機的也沒幾家,能100國產的更是一個都沒。
不過咱們自有特殊國情嘛,從“打火機墊片”一直叫到“羅經”,最后叫到光刻機。
好像國內但凡有一樣設備還在用外國的,但凡有一樣零件還在用進口的,就說明我們路還很長,要認清差距。
其實國家又累又高興,累是累在方方面面都第一,這是不給其他人活路么。
全世界錢都給你掙了你問問老美,他敢說自己全工業領域第一么
高興是高興在,這其實是潛藏在每個國人心里的潛意識。
5000年的底蘊和文明,讓很多人覺得,我們理應成為所有領域的第一。
周瑞一邊觀察著這架波音737的設計,一邊把玩著手上的徽章。
慢慢來吧。
周瑞在飛機的上的時候,有些事情也還在發酵中。
比如楊如彬,回到了京北之后的他,開始為了四象超材料的擴大化應用四處奔走。
這部分除了調動軍工力量以外,還需要一些常規工業力量的支持,來保證供應鏈、原材料的穩健和可靠。
“磨刀石計劃”,將會是接下來數年里,最重要的軍工計劃之一。
于是他來到了工x部,串聯上下游企業,熟門熟路的奔走在各個辦公室之間。
在和某個高級別人員閑聊的時候,楊如彬想起了之前周瑞提過一嘴的事情,突然詢問道“咱們的芯片技術,現在是個什么情況。”
對方是對全國工業情況了如指掌的老前輩,大茶杯子一蓋,好奇道“怎么你們缺芯片”
“那道沒有,我們軍工的芯片都是傻大黑粗的,產能和技術都不成問題,就是好奇問問。”
老前輩道“不算太樂觀,之前幾次嘗試產業突圍,都失敗了,地方上還被騙了不少補貼。”
“為什么起不來呢”
“我們起步晚,也沒有形成良性運作的市場機制,企業投入大量精力研發,出來的東西放在市場上也只是落后產物,無法形成正反饋,就更沒人愿意投入了,各個領域基本都是直接去買。”
其實任何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上,都繞不開“買”和“造”的博弈問題。
以前嘛缺的東西太多,國家整體上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下游,自然是“買”的風氣壓過了“造”。
而現在,隨著技術上升,逐漸觸及到人為的“壁壘”時,就不得不朝著“造”的方向發展了。
“我們人才方面也比較缺失,雖然全球范圍內這個領域頂級人才很多都是華人,甚至不乏我們送出去的,但國內確實沒幾個”
那人瞄了一眼楊如彬“市場邏輯和軍工邏輯不一樣,你們是不講回報,甚至可以不計代價,我們不一樣,即便是國家部門,也沒有按著企業的頭做虧本生意的道理。”
說著說著,那人狐疑道“你不會是想用軍工思維搞芯片吧建議你不要白費功夫,沒有大市場支撐,是搞不起來的。”
楊如彬趕緊搖搖頭“沒有的事情,只是之前和一個專家聊起過這方面,好奇現在是怎么個狀況。”
“那就好,軍工邏輯搞點大動作還行,搞這種精密的,搞不了的。”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