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瀚文的跨時代對話給了沈林不小的影響,在見識到一貫道的肆虐和太平道的堅守,以及后來革新會的種種事跡后,沈林越來越意識到,恐怖復蘇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這個時代不可能依靠一個人龍傲天的去解決一切,把千斤重擔都壓在一個人的身上也不現實。
民國時代有顧瀚文,有革新會,有魃,有張姓義士,有諸多人杰,天塌下來有無數個舍生取義的人去頂著。
那現在呢?沒有人了,顧瀚文死了,張姓義士或許也死了,魃估計也是一樣,民國的諸多人杰伴隨著民國三十八年那場代號“忘川”的極端恐怖徹底覆滅。
對現代恐怖復蘇而言,頂天的大人都死了,留下的都是一群牙牙學語的孩子。
可天總是會塌下來的,那就總有人要學著長大。
顧瀚文說的一句話最觸動沈林的內心,如果茍且到最后這個世界只剩下你一個人,遍地都是鬼,那你活下來又還有什么意義?
為了活著而活著是掙扎,可永遠只為了活著而活著毫無意義,群體的文明才是文明,個體的存留只是茍活。
所以沈林打算做些什么,或許現階段很多馭鬼者在成長起來之前,乃至成長起來之后面對極端恐怖仍舊是杯水車薪,可最起碼面對c級別時間能基本維穩,這算是好事。
王察靈的話還在沈林的心頭回響,民國時代迎來了覆滅一切的“忘川”,那這個時代是否遲早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忘川”,不未雨綢繆,屆時只會是一盤散沙。
而民國時期相對團結的頂尖人杰尚且覆滅。
一盤散沙的當代又憑什么能贏?憑普信還是光環?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在之前,沈林因為未來的白沈林一直對革新會抱有負面印象,他一直覺得雙方會是不死不休的戰爭,革新會是那條隱藏在暗中隨時會咬死他的毒蛇。
可現在,沈林明白了很多事,包括王察靈歸屬于革新會,也明白了自己已經徹底暴露在革新會的眼前,同樣明白了當初的革新會創立的初衷。
沈林很明確在這個時代的革新會還在做著什么,他不清楚這個時代的革新會為了這個世界最終會到來的恐怖做了多少準備,可他遲早要面對一切。
那就早早地未雨綢繆,屆時,沈林還算有些底蘊的班底或許可以和革新會相互合作,在這個恐怖復蘇的前期,為這個時代開辟出一絲生機。
民國時代,顧瀚文的釘樁計劃、地獄計劃、陰司計劃,以及綜合三大計劃妄想達到人鬼共存的新世界計劃在沈林看來堪稱奇跡,他一度覺得這或許是拯救世界的福音,可民國末年的覆滅算是給沈林潑了一盆涼水。
顧瀚文他們或許成功了,因為恐怖復蘇確實短暫的遏制住了。
可顧瀚文他們似乎也失敗了,因為民國末年的慘烈無法想象,他們整整斷絕了幾代人,而后恐怖復蘇在當代來的更為猛烈。
看著窗外的風景,沈林想到了在洪家村中通過反復的記憶回溯,他最終停留在“忘川”事件的后一天。
而記憶回溯中的前一天,是一切隱秘的最終答案,可莫大的恐懼讓沈林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
他渾身震顫的靈異都在告訴他,只要他敢親手掀開那一頁。
他會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