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潑大雨中,老人推著一輛破舊的三輪在泥濘中艱難的行進著。好不容易推上一個坡,輪子又陷入另一個半大泥坑,他又是費了好大勁才推出來。
按理來說,這樣的瓢潑大雨在農村非必要不出門,可老人沒辦法。
歲數大了,想做活都沒人要,說不好聽點就是怕自己死在那里人家還被訛上一筆,編筐是他唯一能找到的微薄生計。
村子里編筐的人少,人家廠子不可能集中收購,你想做這個活就得自己想辦法取材料,再自己送過去。
一次一結,概不拖欠。
竹筐不能沾水,免得廠子里到時候不認,一個不認就少幾分錢,老人的手因為編筐都滿是傷口,他虧不起。
臨出門前,老人把三輪車裹了好幾層油布,就怕滲水進去把竹筐泡爛了。
可沒想到路上這雨是越下越大,那片烏云灰壓壓的像是要把人壓垮一樣,不得已為了保筐,老人把身上的雨披,外套,能用的都用上了,蓋在三輪上,想讓他少滲點水,不然他這一天的活計算是白干了。
萬事還算慶幸,當老人淋著雨艱難的到達廠里交付之后,清點人員盤算了一下編筐的數量,刨去被泡水明顯存在問題的筐,剩下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今日結余十五元,兜里揣著錢,老人笑呵呵的,他又往回趕。
泥濘的山路更不好走,晉省這地界有“黃土高坡”的名號,這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大雨傾盆時泥濘深一腳淺一腳,偶爾還有部分土方塌方風險。
好在回去的時候有雨披,就是破了點,本來就老舊,蓋框的時候被竹條刺破了不少,現在也就勉強擋雨。
大雨中,他的三輪車又陷在泥濘里,這一次他用足了渾身的力氣也沒推出來,輪子在泥坑里打滑。
蒼老的眼神就那樣呆滯的看著三輪,又看看四周,慌亂且無助。
他的頭頂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一把傘,老人下意識的抬頭,看到了那張清秀的臉,第一反應是嗔怪。
“下雨呢,你怎么跑出來了?那段時間你泡雨泡的成啥樣給忘了?”
年輕人不說話,把傘遞給了老人,接過他手里的車把。
說來也怪,這場風雨像是對他毫無作用,那泥坑再深,車輪再打滑,年輕人也只是一把就提了上來。
老人著急的給他打傘,怕他又淋著。
年輕人執拗的把傘推回去,老人剛想說些什么,就感覺自己輕飄飄的被背了起來,年輕人把他放在三輪車上,自己學著老人的樣子在雨中上了三輪。
這情況看的老人鼻子發酸,雨太大,他也不知道自己哭了沒哭。
可空蕩蕩了幾十年的心,像是在這一刻有了歸屬。
老人也不說話,在車兜子里坐的近了些,努力舉著傘迎著風想給年輕人遮風擋雨。
“我找到工作了。”雨中年輕人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