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那邊再次有異象出現。
有星辰東起,文曲星落下光輝。
錢塘江中出現了一座龍門。
龍門處,涌現了無數的錦鯉
這些錦鯉前赴后繼的撲向了龍門,試圖去越過
有跌落化為尸骨。
卻也有躍過,化為云蛟
且還是不止一只,而是好幾只的那種。
見這一幕,蘇寒有些發愣了下,最后卻也是帶來了震撼和羨慕
“儒道當興”
蘇寒感嘆。
昔日百無一用是書生
可自今日之后,誰還敢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便是這漫天神佛之,也需低頭行禮,喊上一聲圣人安好了。
儒山。
寧廟、
有學子上山,于三圣人前行禮,燒香。
儒道雖不走香火之道,僅走才氣
可這天下學子還是習慣點上清香三柱,乞求圣人庇護,降下才氣。
今日亦是如此。
有學子張翰點香。
所求倒也簡單
他有一子,今年不過五歲,堪堪啟蒙。
今日他便帶著自己兒子來面見圣人,乞求圣人能給自己兒子一點才氣。
不求一鳴驚人,但也愿求得才氣一分,日后可成為國之棟梁,為民請命之輩。
可便是在拜的時候,自己的兒子忽然發出了驚叫、。
“爹爹,這這圣人的雕像怎么了”
圣人有雕像。
最為其中一尊為白玉色
意味著儒道最高的圣人級別,且還是貨真價實的圣人
身邊兩尊為石頭雕像,呈現灰色。
雖亦是圣人,可卻只是亞圣
然而就在這時候,左右兩尊灰色石像爆發出了耀眼的光輝。
光輝如晝。
照亮了整個儒山。
無數學子看到這一幕沖到了圣人殿,當看到面前的一幕的時候,皆被震撼在了原地。
只見那兩尊灰色雕像此時竟已如中間那一尊雕像一樣,通體如白玉一樣晶瑩剔透。
于陽光下,熠熠生輝。
且更是在此時
這兩尊圣人雕像手中平白多出了一物、
一為寶劍別于腰間。
一為手持長槍在徹
加上寧圣手握書卷,倒也是變得即為和諧了
“圣人白體,浩然為魂二位亞圣,今日終也入了圣人之位了”
無數學子泣極而哭。
今日,當為儒道大喜之日
后世又以11月24日這一日稱之為二圣日
以紀念兩位圣人的入圣。
寧廟后院。
圣人所在之地
寧書安目光透過重重云霧,落在了鎮江上。
“我儒道,當興”
自寧奇志和寧采臣離去后,寧書安便沒有松心過。
他為儒道圣人,本該守護儒道。
可或許是受了師尊的影響,也大抵是上了年紀,爭斗之事一直在避免。
故而這些年來,這世人倒是皆知儒道有圣人,可也知曉,這儒道圣人不過是儒山上的一尊白玉雕像罷了。
他啊
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文圣。
一個只會看書,什么都不懂的文圣
不過如今儒道卻是多了兩個武圣了。
以武入圣的儒道圣人。
自今日之后,天下學子又有了一些殺敵的好手段了
至于那一個老和尚
寧書安是一點也不放在心上了。
兩位亞圣尚且可抵擋住他的攻擊如今卻是兩位圣人。
且失去了民心香火的金山寺和尚,世間越久,那香火之力便越少就算是有無數年的底蘊,那又能揮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