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開扉頁,原本空白的襯頁上竟緩緩浮現出一行墨跡:“后世知我者,君也。“字跡娟秀靈動,與故宮公布的掃描圖如出一轍。
“快看微博!“宣傳組的小張突然尖叫。
熱搜榜首已經變成了#李清照穿越點贊臨江仙#,點進去是數十位知名學者同時發文,證實全國多地博物館的宋代文物今日都出現了異常反應:開封博物館的銅鏡突然映出現代街景,濟南李清照紀念館的蠟像無故落淚,國家圖書館的宋刻本《樂府雅詞》無風自動翻到了《臨江仙》那一頁...
徐浩深吸一口氣,對著虛空鄭重地行了一個古禮。當他直起身時,夜風送來一陣清越的編鐘聲,遠處道具間的古琴竟自己奏響了劇中主題曲的旋律。
徐浩保持著行禮的姿勢,忽然聽見身后傳來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他緩緩轉身,發現片場那面用來拍倒影戲的銅鏡正泛著奇異的波紋,鏡中隱約浮現出宋代街市的景象,酒旗招展的茶樓,梳著高髻的女子,還有遠處波光粼粼的汴河。
“這...這是全息投影嗎?“攝影師顫抖著想去觸碰鏡面,卻被美術指導一把拉住:“那面鏡子是我們從古董市場淘來的真貨!“
就在這時,道具間的古琴聲突然轉調,彈奏起劇中那段根據李清照《聲聲慢》改編的主題曲。
場記小姑娘突然指著銅鏡尖叫:“快看!鏡子里有人在跟著唱!“只見鏡中茶樓的珠簾后,一個素衣女子正輕拍欄桿和著節拍,雖然聽不見聲音,但那口型分明與劇中歌詞一字不差。
徐浩的手機突然自動播放起錄音功能,一個清冷的女聲伴著古琴旋律幽幽吟誦:“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劉大偉嚇得差點摔了手機:“這...這不是我們劇里刪掉的臺詞嗎?“
更驚人的是,影視城各處懸掛的《臨江仙》宣傳海報無風自動,海報上徐浩的古裝扮相竟漸漸變成了宋代人物的樣貌。
蹲守的站姐們拍下的視頻瞬間引爆熱搜,#臨江仙海報穿越#話題下,網友紛紛曬出自己拍到的異象:書店里的原著封面泛起墨香,視頻平臺的彈幕區自動飄過宋代詞牌名,甚至有人拍到自家智能音箱自動播放起昆曲版《臨江仙》。
北京大學的古典文獻教授連夜發文:“這可能是史上首次出現文化共鳴引發的時空共振現象。“中科院物理所的官方賬號則調皮地評論:“建議劇組下次翻拍《聊齋》。“
當第一縷晨光穿透云層時,所有異象突然消失。
徐浩低頭發現手中多了一方素帕,上面用眉筆寫著:“多謝演繹,妾心甚慰。“帕角繡著一枝小小的、正在褪色的海棠。
徐浩凝視著手中那方素帕,忽然發現帕角的繡線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褪成透明。他下意識伸手想抓住什么,卻只接到一片飄落的海棠花瓣。花瓣觸到掌心的瞬間,化作一縷帶著墨香的青煙消散在晨光中。
“浩哥!“劉大偉舉著平板沖過來,聲音發顫,“你快看這個!“屏幕上正在播放央視早間新聞,主持人身后是故宮博物院連夜召開的發布會。白發蒼蒼的院長展示著一幅剛剛完成修復的宋代畫卷:“《文會圖》的夾層中發現了一幅未完成的仕女圖,經碳十四檢測確認為李清照晚年真跡。最神奇的是,畫中人物衣著竟與《臨江仙》女主角的造型有九分相似。“
(ps:求推薦票,求月票,求打賞,走過路過,麻煩留下各位的小腳丫子,作者在這里萬分的感謝,讓作者知道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當孤獨者,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