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洲的方案,寧晨也不禁用力的點了點頭。
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體積變化小、適當的嵌鋰能力等優點,非常適合與硅基復合材料進行結合。
寧晨不禁在心中感嘆,徐洲在材料領域上的確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很多地方都值得寧晨去學習。
接下來的時間里,徐洲和寧晨繼續研究著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方案。
首先,多孔納米硅金屬負極材料的實驗還需要繼續進行,他們要找到最適合與多孔硅進行搭配的金屬物質。
其次,在材料外層添加碳層的思路上,他們也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工作。
比如說,是選擇添加石墨,碳納米管,還是中間相碳微球。
添加的碳層要多厚,才能夠在保護多孔納米硅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電池的容量。
硅和碳的復合物,要通過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合成,等等。
徐洲、寧晨等人一起討論了幾天,才將實驗方案確定了下來。
時間一天天過去,徐洲、寧晨、隋楓等人一起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經過改良之后的負極材料,在電池壽命上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在經歷多次充放電循環之后,也不會再出現可逆容量明顯下降的情況了。
而在這期間,寧晨也完成了有關秋成同猜想第二階段的證明工作,并將其整理成論文,再次投遞到了米國數學會雜志。
證明工作進行到這里,寧晨也知道,距離自己徹底解決秋成同猜想,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到了學期期末,為了早一些拿到本科學位證和畢業證,寧晨連續完成了三十多個科目的期末考試。
這聽起來是項不可思議的事情,學校一開始也跟寧晨再三確認,是否真的要在一學期就考這么多的科目。
不過在寧晨的不斷堅持下,學校還是同意了寧晨的請求。
其實這對于寧晨來說這并不算什么,因為很多考試科目的知識自己早就學完了,并不需要寧晨在上面投入太大的精力。
每一科的考試,寧晨也都會在考試開始后半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作答并提前交卷,就像走馬觀花一般輕松。
最終的成績,也證明了寧晨真的具有這樣的成績。
不僅每一科都順利的通過,而且絕大部分科目的成績都達到滿分或是接近滿分,這讓老師們都感到驚嘆不已。
這代表著寧晨僅用了幾乎不到兩年的時間,就修完了材料和數學的本科雙學位。
寧晨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答辯了。
而因為寧晨在這兩個領域,都已經做出了非常優秀的成果,不需要再另外進行畢業設計,畢業答辯也只是走走過場就可以了。
寒假開始之后,寧晨沒有馬上回家,而是暫時留在學校,繼續進行著有關硅基負極材料的實驗。
現在的實驗已經進入到了收尾階段,經過不斷的測試,大家找到了幾種有潛力進入到應用階段的硅基鋰電池負極材料。
這其中,最令大家滿意的,是一種多孔納米硅銀碳的復合材料。
經過大量的測試,這種材料表現出了較高的首次可逆容量,在多次循環后,可逆容量依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而因為碳層的保護作用,多孔硅納米粒子并不會受到電解液的影響,即便是500次循環之后,電池的可逆容量也沒有再出現急劇下滑的情況。
金屬銀的加入,雖然讓鋰電池的成本提升了一些,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徐洲向許壽告知了實驗組的實驗進度,許壽得知實驗組已經有了這些突破之后,馬上表示會盡快飛往盛州,了解相關的實驗情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