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洲的話,劉旭也笑著說道
“沒錯寧晨你再努力努力,一年發三篇nature也許并不是你的極限。還有徐老師你也是,連續接了彼亞蒂的兩個大項目。我們材料學院能有你們這兩個人才,真是讓我覺得充滿希望啊”
在這之前,劉旭從來未曾想過,盛州大學材料學院會有這樣的一天。
按照全國大學材料專業的排名,盛州大學材料專業最多也只能進入到全國前十名。
但按照這個趨勢,沒準兒再過幾年,盛州大學材料專業真的可以跟前面幾個老大哥掰掰手腕了。
隨著下一期nature正刊的發布,寧晨的這三篇有關超導的論文,也隨之正式登刊。
這個消息引起了學界非常大的關注,因為寧晨一次性發現了9種新的超導材料,還構建了一個新的超導物質體系。
就算僅僅找到一種超導物質,也足夠發表一篇不錯的論文了。
寧晨的這些成果,就像將一塊巨大的石頭,從高空中砸向水中,激起了學術界巨大的浪花。
一些材料學家在了解到寧晨的這些成果,已經準確嘗試對寧晨的實驗進行復現了。
也有很多專家在對寧晨這些成果中的理論進行分析,試圖從中找到一些更為根本性的超導機理。
當這些消息從學術界出圈之后,自然又免不了被一些無良媒體經過添油加醋的加工。
“震驚華國科學家發現多種新型超導體,常溫超導時代或將來臨”
“連發三篇nature一起揭秘論文狂人的離奇身世”
“鎖定諾獎席位華國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即將誕生”
好在寧晨從來不會關注這些網絡消息,因為不管這些消息對自己是捧還是貶,對于寧晨來說都沒有任何的正面作用。
在得知論文成功登刊之后,寧晨也只是短暫的欣喜了一陣,緊接著便繼續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之中了。
不過,在嘗試著合成fese單層薄膜的過程中,寧晨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這項技術遠比寧晨想象之中的更加復雜,寧晨嘗試了多種方法,始終都沒有成功合成理想之中的fese單層薄膜。
“要不試試看小智能不能幫上什么忙”
寧晨倒不是想要小智直接幫自己完成這項研究,畢竟以小智現在的能力,最多也只能在科研上,幫助寧晨起到一些輔助的作用而已。
但經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現在的小智已經擁有了更強的智能搜索和題目解答的能力,擅長的題目領域也不僅僅局限于數學上面了。
寧晨也想試試看,現在的小智到底已經進化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了。
晚上回到家,寧晨便來到電腦前,向小智描述著自己想要詢問的問題,并讓小智進行智能搜索。
在收到寧晨的任務之后,小智很快就為寧晨搜索到很多相關的文獻,并為寧晨總結起每一篇文獻中的核心內容。
“不錯,經過這些天的訓練,你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啊。”
有了小智的幫助,寧晨尋找和文獻的效率都提升了很多。
經過一番之后,寧晨還真的從中找到了一些可能的方法。
“分子束外延技術這種方法好像正好適用啊”
所謂的分子束外延技術,指的是在超高真空條件下,將原子或分子以一定的熱運動速度從噴射爐中噴射到基片上,從而去進行晶體外延生長,并制備單晶膜的一種方法。
但其中所設計到的技術要求很高,需要世界上最尖端的儀器,寧晨并不確定,現在的盛州大學是否有能力進行這樣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