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浸礦生物反應器模型的構造之后,寧晨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氣。
寧晨對于自己的這個想法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看來腦力指數的提升,的確讓寧晨的腦回路有些異于常人了。
不過寧晨也知道,僅僅是一個浸礦生物反應器的模型,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實際的實驗之中,一定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這個想法才有真正實現的可能。
第二天一早,寧晨便來到了高宏良的實驗室。
過了一會兒,高宏良也過來了。
寧晨見高宏良過來,便走到高宏良旁邊,說道
“高老師,您現在忙嗎”
“寧晨,怎么啦”
“關于研究課題的事情,我昨天晚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是嘛那就快給我講一講吧。”
說著,高宏良便跟著寧晨走了過去。
寧晨打開電腦建模軟件,并打開了自己昨天進行各種推導計算的草稿紙,向高宏良講述起了自己昨天晚上的想法。
一開始看到寧晨建模軟件中的模型的時候,高宏良一時之間還有些摸不清頭腦,不知道寧晨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不過當高宏良聽完了寧晨的講述,并看過寧晨草稿紙上的各種推導、計算過程和反應方程式之后,高宏良不禁對于寧晨再次肅然起敬。
“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啊寧晨,這真的只是你花一晚上就想出來的方案嗎”
“嗯也不能這么說吧,我一直都在思考著,如何更好的達成各個微生物之間的浸礦協同合作,直到昨天晚上,才終于有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想法。”
“真的厲害啊,要是這個方法真的能夠奏效,那微生物浸礦的效率,可是要直接大幅度提升的”
寧晨的這個改良方向,與之前的物理、化學、生物改良都不盡相同,可以說是在一個全新的方向上進行的改良。
但這其中,又沒有脫離任何的一個常規改良方向,可以說真的實現了之前高宏良提出的融會貫通并打破界限的最終目標。
努力平復下來自己激動的情緒之后,高宏良說道
“寧晨,那我現在就準備找人制造出你的這個浸礦生物反應器。我們再把一些細節敲定一下,爭取能在這學期之前,就完成這個方向的探究實驗。”
高宏良知道,這個學期結束之后,寧晨很可能就要結束在燕大的交流生活了。
現在的寧晨,對于高宏良來說,早就不只是一個來燕大鍍金的學生了,而是一個解決復雜科研問題的“科研利器”。
接下來的時間里,高宏良組織大家一起,對寧晨的這個新的實驗方向進行討論。
看到寧晨的這個實驗方案之后,大家都是一臉詫異的神情,不過在深入了解了寧晨的實驗思路后,他們對于寧晨的這些想法都感到嘆服不已。
如果沒有非常廣泛的知識面的話,是絕對無法構建出如此具有創造力,而且理論依據十分嚴謹的模型的。
接下來,大家一起針對這個模型中的各種細節,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這里面涉及到的細節非常之多,包括參與浸礦的微生物選擇、各個容器中的環境條件、礦物質離子的流速、過濾網的材質和半徑等等,都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經過幾天的時間,實驗組才確定了最終的全部細節。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寧晨的這個浸礦生物反應器給制造出來了。
高宏良的實驗組是以微生物的研究為主,自然是沒有制造浸礦生物反應器的能力。
不過高宏良的渠道也很廣,很快便聯系到了合適的廠家,以加急的方式進行設備的制造。
等待設備制造的期間,大家也都沒有閑著,繼續對這個方案中的一些細節進行著推敲,并計劃著設備制造完成后的實驗方案。